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微关爱服务,为困境家庭保驾护航

2024-03-06 09:01:54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在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省委驻涟帮促工作队驻陈师街道红旗村队员蔡彦立足后方单位工作职能,与村“两委”干部针对红旗村“一老一小”困境家庭的突出情况,整合资源,结合“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开展“一户一策”微关爱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为困境家庭解决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走访摸排察实情出良策

服务内容“精准化”

 

摸排问需突出“细”。在摸排中,蔡彦发现困境家庭享受兜底性救助政策,但仍然困难,且情况不同,须因人而异制订帮扶措施。经过深入走访、核实了解困境家庭环境、生活状态、社会关系等信息,细致筛选出已享受政策性兜底保障但仍亟须关爱帮扶的试点家庭。

帮扶措施突出“准”。在摸排了解需求基础上,她坚持兜底线、补短板、雪中送炭的工作定位,联合街道民政、教育和卫健部门,兵分三路深入村居农户,了解实际困难和帮扶需求,根据每个家庭实际困难,会同村党组织、社会组织纵横结合,多次磋商,制订个性化项目书,优化关爱方案,细化服务内容,形成微关爱服务项目。

服务网络突出“全”。她指导建立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村“两委”班子、村医、小学老师、爱心妈妈等组成的微关爱服务小组,建立微关爱档案、微关爱服务微信群,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以村党组织“亮单”、困境家庭“点单”、服务项目“买单”的闭环模式,提升关爱实效化、服务精准化。

 

联动发力出实招办实事

点亮关爱“微光芒”

 

蔡彦积极探索“村‘两委’+相关部门+专业组织+社会力量”的多元协同工作格局,建立“两委”成员分组挂钩联系的长效机制。

村里有户家庭在孩子爸爸因火灾去世后,孩子、奶奶没有低保,生活困难。蔡彦走访了解情况后,通过“两委”成员协调,孩子得到民政困境儿童资金帮扶,并为他和奶奶申请了低保。每年中秋和春节前夕,村“两委”为微关爱家庭送去慰问金和暖心礼包,传递党委政府的关心。村里老党员、村(社区)青年骨干、学校老师、热心邻居等充实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提供助餐、助洁、助医、送学、陪伴等常态化服务。2023年寒假,组织村里18名大学生,线上线下开展寒假关爱服务,以结对方式为村里留守儿童开展作业辅导、阅读、心理疏导等活动。

链接县家庭教育协会、维权协会心理咨询联盟、巾帼志愿者等团队,为困境家庭开展学业辅导、法律宣传、亲子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整合帮促队后方单位资源,争取“音乐种子”助学行动项目,红旗村15位孩子得到1300元爱心人士救助,全县共有100名孩子得到救助。对接县女企业家协会参与微关爱共助共建,发动女企业家与困境家庭结对,为困境家庭提供帮助和支持。探索“最美家庭”结对、乡村振兴扶持项目等更多元化资源,形成全方位关爱模式。蔡彦了解费老汉和13岁女儿生活困难后,积极争取县女企业家协会支持,添置冰箱、洗衣机、床及生活用品,孩子不会做家务,发动爱心妈妈上门,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事情。

 

务实创新微关爱暖民心

力求服务“长效化”

 

周末课堂延伸服务,让孩子周末更有“料”。每周六在红旗小驿站开设周末公益课堂,为孩子们提供学业辅导、书法培训、绘本阅读等服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周末公益课堂成了村里13名留守儿童和家长信得过、能放心、离不开的课堂。目前,周末课堂已开课29期。

专题关爱强化服务,用心用情提升服务精度。将“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融进微关爱服务,针对孩子们学习习惯欠缺、自卑、不爱沟通等情况,联系县家庭教育协会,争取后方单位资金支持,推出“乐享阅读”绘本阅读课程,每期一个主题,通过游戏、绘本阅读、律动等活动,孩子们变得自信、阳光,习惯也在慢慢变好。“乐享阅读”绘本阅读课程已开展12期,成了红旗村的精品阅读课程。

争取资源创新服务,丰富孩子多彩生活。为确保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资源,蔡彦请进仪征志愿者团队,开展“种植希望 放飞梦想”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送飞机模型制作、滑板运动、过集体生日等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凝聚力。联系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将“校外教育大篷车”开进官荡小学,为乡村孩子送知识、温暖和快乐。在寒暑假,邀请街道派出所民警、安监部门宣讲员、卫生院医生等群体,向村里留守儿童宣传预防诈骗和交通、消防、健康等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