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红色堡垒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记高沟镇大胡村第一书记陈锴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高沟镇大胡村是“十四五”期间省定重点帮促村之一,2022年6月,省委驻涟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陈锴自驻该村以来,沉下心、躬下身,坚持党建引领鲜明导向,筑牢红色堡垒,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红色文化振兴的同频共振,全面奏响富民强村新乐章。
强组织 聚民心
党建领航基层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领导是关键。大胡村有党员53人,村干部5人,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作用,驻村伊始,陈锴“抓党建、强堡垒”,面对村支部活动开展随意、不规范等现象,带领支部党员共同学习研究,统一修订完善“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党支部工作制度,让村“两委”干部有章理事。村部会议场所设施陈旧,党员群众开展活动不便,他看在眼里、急上心头,多次奔波申请筹措资金,配置空调、打印机及多媒体设备,全力打造“大胡乡村振兴馆”,将图说党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十大政策解读等内容与大胡村史、乡村振兴进行有机结合,展现大胡人的家国情怀和发展活力,党支部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
展特色 显优势
产业兴旺致富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陈锴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有序推进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党组织优势,积极谋划新建40余亩高标准农业大棚,投入资金400万元,发展高效农业,把党支部嵌进产业链中,推动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突破传统产业模式,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陈锴充分利用民房楼顶等闲置场地建设发展光伏产业,实现空闲资源的有效利用,投入资金160万元,建设4400平方米的大胡光伏小区。他带领村“两委”成立专门项目推进组,负责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细化任务,强化项目建设的督导检查,不断优化完善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为村集体年均增收约23.5万元,实现产业发展与绿色低碳“双赢”目标,赋能乡村振兴。
通道路 畅物流
交通助力新农路
为发挥后方单位交通运输条口资源优势,陈锴实地走访调研镇、村道路,投入235万元实施高云路、大同路、高塘路等镇区主要道路更新改造项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新思路带来新发展。他积极推进“党建+农村物流”融合发展,构建基础农村物流网络。利用村委会场地、工作人员等资源,建立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在村委会空闲场地建立邮件快件存储区域,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对邮件快件进行看管,发展乡村邮件快件寄递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目前,涟水县在372个村委会建立了农村物流村级服务点,村级服务点行政村覆盖率100%。
优环境 谋发展
活力大胡走新路
实现乡村大发展,环境整治是关键。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陈锴呼吁干部群众争做环境整治的宣传者、参与者、监督者,他还率先撸起袖子、俯下身子,带头清理路边垃圾,清除沿路杂草,充分发挥党员引领作用。针对大胡村无公共厕所,无健身场所,部分道路无排水管、无路灯等问题,他主动沟通协调,为村西小区60余户村民门前道路铺设下水管道,解决了每逢下雨道路积水无法行走的问题,在村公共区域建设公厕、健身广场,架设路灯,为广大村民营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居住环境。
真情帮扶,担当实干。一年多来,陈锴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经常牺牲休息时间,用实干践行承诺,以真情描绘底色。在今后工作中,他将坚守初心、扛起责任,朝着大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继续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