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我县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2023-07-28 08:35:46

全面清 有序收 高效用


■ 融媒体记者 吴 燹

 

不久前,涟城街道在张罗村召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现场观摩暨推进会。在张罗村三干渠两侧清收整治后栽植的绿化和已发包现场,张罗村详细汇报了公共空间治理做法和经验。“张罗村将曾经无人管的‘撂荒地’,变成有人管的‘新景点’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该村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针对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治理难度大的实际,张罗村一手抓“回收”,一手注“实效”,通过发放《致群众一封信》,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党员干部再包组包户,实施无缝对接,工作进展快、效果好。全村共排查出土地面积1187.67亩,资产面积35723平方米,目前已回收大部分面积,村集体经济已增收19.9万元,预计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村集体经济能增加收入30万元。

今年以来,我县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走细、走实、走深, 助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活”不“活”,是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县各地因地制宜,妙招迭出,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据高沟镇苗荡村党总支书记苗增勇介绍,他们跳出传统的租地理念,着力在闲置废地上“下功夫”,主动衔接今世缘4A级工业旅游的优势,兴建一个苗荡农家乐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约20万的收入。盐店村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等为纽带,以多种形式加入秸秆回收利用合作社,形成“干活有酬金、入股有分红、土地得租金”的多元化收入体系,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实现闲置资源“变废为宝”,为强村富民打开一片新天地。

乡村公共空间是农村的“家底子”,是村民集体所有的共同财富。如何进一步放大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叠加效应”?涟城街道围绕“农地空间、道路空间、水体空间和集体资源资产”的“清、收、用、管”,组建8个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组,19个由街道领导带队的驻村工作专班,因地制宜,统筹运作,分类施策,深入乡村开展问题排查、查收,指导督促工作开展,真正实现“一竿子插到底”。全街道共排查出公共空间问题1922处,资源面积12278.712亩,资产面积66617.8平方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正进一步推进资产盘活增效,让村民生活更方便、日子更舒心。

唐集镇倾听老党员、老干部述说“家底”,建立“沉睡”资产台账,摸排出闲置鱼塘268处、零散拾边地块51处。依托竞标会,搭建公平交易平台,将集体闲置鱼塘及拾边地块在竞标会现场公开招租,成功发包鱼塘124个,拾边地块33处,为集体增收30.45万元。

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做到“全面清” ,各地推出“一排、二听、三看、四公示、五评议”,对乡村公共空间问题登记造册,张榜公示,对清理难度大的,建立问题台账,形成“一表一单一图”,认真加以化解。依法依规清理各种不规范操作,比如采用阴阳合同、低价合同、超期合同骗取他人利益的,必须一一清理到位。家底摸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实施“有序收”,让公共空间治理同产业发展同步增效。高沟镇同兴居委会将2处不规范发包的厂房重新发包,村集体每年增收20.8万元;大胡村收回集中区内长期被侵占土地,成功招引了投资1.2亿元的茂杨木业,每年可实现开票5000万元,村集体每年可获税收奖励4万元。

与此同时,我县在县直机关中优选曾长期在镇(街道)基层一线工作,熟悉农村工作情况,并曾担任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或人大主席等正职的干部,担任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督导员,全面推动《涟水县全面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实施方案》落地落实,每周到镇(街道)不少于2次,坚持轻车简从,直奔工作一线,分阶段督导推进镇(街道) “清、收、用、管”等各环节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及时督查督办、随时掌握进度、持续跟踪,确保落地落实。

 

记者感言: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县立足全面清、有序收、高效用,“唤醒”“沉睡”已久的村集体资产,越来越多的老旧村居刷新“颜值”,公共空间治理活力四射,让乡村更美丽、百姓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