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同心米” 浓浓委员情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彰显政协担当,助力强村富民。近年来,县政协积极探索委员履职新模式,组织市、县政协委员在南集镇皂角村开展“一认一推三带动”“同心米”认领活动,蹚出了乡村振兴新路子。
一场“议事”议出发展之策
皂角村为“十四五”省定帮促村,村集体经济主要依靠土地流转,农户土地种植多为传统稻麦两季,由于水稻品种比较落后,大米品牌不够响,收益较低,严重影响农户的种植积极性,种植大户们靠着薄利多销,每亩地也只有七八百元的收入。
发展才是硬道理。2022年,在皂角村“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成了委员们“协商议事”的主要话题。
“能否通过涟水大米的高端化、品牌化建设,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选种落谷迫在眉睫,“协商议事”活动中,委员们紧锁眉头,陷入沉思。
“江苏省农科院首席专家王才林教授有‘南粳之父’美誉,找他能实现大米高端化。”有委员提出。
经联系,王教授向委员们推荐了“南粳 9308”稻种,这是针对江苏淮北地区量身打造的新培育品种,具有口感好、抗性强、出米率高等优点。
王教授的话,让委员们看到了曙光,更多委员在“协商议事”中积极献策,乡村振兴的思路也随之逐渐清晰起来。
一次“认领”打通富民之路
“有机种植技术能否得到保证?”“大米销路能否有保障?”“稻米加工和包装有没有门路?”“有机种植如何助力强村富民?”……万事开头难,在“协商议事”活动中,镇村干部、政协委员、种植大户、群众代表、种植专家等齐聚一堂,一个个疑问就是一道道摆在面前的难题,大家集思广益,就如何克服难题,打通每一个环节热烈讨论着。
智慧在碰撞中点燃,精彩在互动中生成。经过多次协商议事,逐步形成“政协委员认领,推动涟水大米品牌建设,带动种植户、村集体、低收入农户共同增收”的“一认一推三带动”政协委员“同心米”认领活动。其中,“三带动”是指大米销售收入的60%归种植户所有,40%归村集体所有,其中村集体收入的50%分配给低收入农户。
去年4月,在认领活动现场,短短1小时,50亩地被28名委员认领了47亩,直接为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目前80多位低收入农户得到了收益金,委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风采。
一份“承诺”绘就繁华之景
又一个春天来了,看着生机勃发的田野,委员们的目光里也充满了希望。
为了“同心米”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委员们的“协商议事”活动主要集中在南集大米如何更好发展上。经过前期的再次充分调研,委员们认为认领方式不够灵活、推广模式不够深入、外包装标识不够突出、价格有些偏高等。
“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改一分地认领为半分地,以吸引更多消费者。”“亮化外包装,做好‘涟水大米’和‘南集大米’区分标识。”“进一步加强宣传,树立品牌。”……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经过充分探讨,委员们承诺将利用自身人脉,帮助销售,并扩大品牌影响力;村干部、种植大户纷纷表示,将加大对大米品牌的宣传力度、严格按照有机大米的规程进行种植……一个个承诺掷地有声,铺开了皂角村强村富民的新画卷。
最是一年春好处,四月的皂角村春潮滚滚、万物勃发,乡村振兴的希望在草水同色的碧波上荡漾,“同心米”在擘画中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