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村”中展示巾帼风采
——记省委驻涟帮促工作队队员、陈师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蔡彦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2022年6月份,带着省委“五方挂钩”领导小组的美好期盼和殷殷嘱托,肩负着新一届省委帮促工作队队员的神圣使命,省妇联家儿部三级调研员蔡彦进驻陈师街道红旗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帮促工作。
为尽快适应基层工作,蔡彦迅速转变角色,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与街道就加强基层党建阵地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增加集体收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她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诠释担当,真心为民办实事,真情关爱暖民心,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前沿阵地展现着巾帼风采。
“干在红旗”谋发展——
用心用力建强阵地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蔡彦看来,要想获得老百姓的尊重和信任,首先要了解情况,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顺利开展工作。
为尽快熟悉红旗村情况,她跟随街道干部学习基层工作经验,跟着村党总支书记进村入户,了解农村产业发展情况和村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科学编制产业项目。为建强基层党建平台,她积极向后方单位汇报,及时争取资金60万元,对村部党群服务中心280多平方米的房屋进行了改造装修、提档升级。如今,焕然一新的党群服务中心地面干净整洁,建筑外墙粉刷一新、干净整洁,不仅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而且以“新”换“心”的实际行动让老百姓切实体验到了便捷,全面提升了红旗村的“品质”和“颜值”。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自己的平台载体。为此,蔡彦主动和工作队领导沟通汇报,积极争取后方单位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通过积极申请争取,目前投资200多万元的15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预计5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届时通过厂房对外出租,为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又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蔡彦还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交流,转变传统思维方式,谋划集体增收方案,整合村里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直接为村级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情系红旗”解民忧——
真情真意温暖民心
在蔡彦心中,有幸参与涟水县的乡村振兴工作,既是一项光荣使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提高基层工作能力水平,她虚心向周边同事请教,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关爱服务送真情,浓浓爱意暖人心。2023年春节前夕,在省委驻涟帮促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蔡彦在红旗村开展“四送”进家庭活动。走访慰问红旗村10户独居老人、困难家庭,送上慰问金和爱心生活物品。向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发放包含《儿童安全防护手册》《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红色家风故事汇》等“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知识书包,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争取省妇联和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协调30份防疫健康包,发放给农村困难妇女和家庭。开展“把爱带回家——暖童心护成长”红旗村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组织村里大学生志愿者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结对开展帮助服务。3月15日,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校外教育大篷车”走进陈师街道蒋庵官荡小学,为孩子们送来了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中心青年教师精致策划、精心准备了多个校外兴趣活动,让他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一颗爱心一份感动,一份关爱一份信心。听说14岁的女孩小芳(化名)家中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蔡彦和街道妇联主席第一时间到来现场,协调村妇联主任作为临时监护人照顾小芳生活学习,将其纳入帮促工作队“一户一策”微关爱服务试点重点关注家庭。在各方大力帮助下,历时4个月,小芳家的危房变成砖瓦房,土路变成水泥路,还新建了卫生间。房屋建好后,蔡彦又联系县妇联、县女企业家协会和爱心企业,送来了家具家电、棉衣棉被等生活物资。小芳和家人脸上堆满了笑容,紧紧拉着蔡彦的手:“感谢共产党给我家盖了新房子,感谢蔡书记和女企业家们!”
愿以奋斗之姿,不负芳华模样。蔡彦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一件一件具体事情,通过一个一个明显改善,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变化,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满意指数、幸福指数,为红旗村的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