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五港镇:宜居优居美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入画来”

2023-04-14 09:06:55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本报讯 前营社区先后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村(居)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荣誉;五港社区在2020年度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获第一等次,获得“省级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健康村”等荣誉……

近年来,五港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要求,集成推动五港和前营2个新型农村社区集成发展,形成共建共管共享良好氛围。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堡垒。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挂钩联系两个社区,指导开展“双提双聚”行动,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双专”建设,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聘请乡贤任村第一书记,以乡贤力量加速乡村振兴。加强服务阵地建设,前营居委会大力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和党员积分“储蓄所”,完善村干部值班和红色代办制度,高标准打造处于全县领先水平的便民服务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其中1305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1500平方米的群众活动广场可辐射周边3个村庄。做好特色品牌创建,五港社区建立“村(社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多项联动闭环机制;前营居委会牵头开展“莲湘”“小龙船”等特色民俗文化活动,每年除夕夜举办“村晚”为居民搭建展现自我平台。

坚持产居融合,持续富民强村。因地制宜发展果蔬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一社区一产业”。五港社区对接南京农业大学,精准规划16000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优质稻麦基地8500亩,高标准温室大棚2510亩、配套建设仓库和厂房3420平方米、冷库850平方米,推广芦笋、哈密瓜等特色果蔬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余万元,130余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增收1.5万元左右。前营居委会以“社区”为中心,有序推进公共空间治理,收回一帆河、唐响河河坡和部分集体堤渠达470余亩,栽植雄性杨树8000余株;村两委带头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办合作社,引进种植大户,推动3500余亩土地流转,建成550亩西瓜、红椒等种植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和低收入农户常年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15万余元。依托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涟水馆)搭建“涟农优品鲜蔬直供”平台,打造“郑潭口”特色农副产品电商品牌,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

坚持长效管护,美化人居环境。坚持“建”“管”并重,通过“农房改善+宜居宜游”社区建设,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管理。党员主动捐赠树木、老磨盘、水缸、石滚子等老物件;选聘有经验的农户认养苗木、认领绿化区,增强群众“归属感”“认同感”。探索推行“村委会+物业公司”管理模式,设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开展“环境卫生周”活动,每季度开展“卫生之星”“美丽庭院”评比,塑造爱文创文浓厚氛围。构建“村(居)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组织架构,打造红色邻里“5分钟服务圈”;标准化建设篮球场、百姓大舞台、儿童乐园等,提档升级菜市场、卫生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划施30亩“微菜园”,建成2000平方米晒谷场,让群众享受到高品质社区治理服务。

坚持法治善治,培育文明乡风。坚持党建引领、科技支撑,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前营社区以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契机,打造百米法治文化长廊。组织法律明白人利用社区文化广场,开展扫黑除恶、防范养老诈骗、“树新风扬正气”等宣传活动20余场,受教育面达2000余人。前营村两委和社区居民、社区法律顾问共同制定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定期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道德讲堂”“善行义举”等活动,激励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大力推进“四个一”工程,设立1名社区民警、1名网格长、N名网格员以及N名志愿者的管理模式,依托“一中心一站点”建设形成“一张网”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模式,逐步构建以政治为统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智治为支撑的社区“五治”体系,让社区群众生活幸福,宜居宜业。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