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提升须与移风易俗相向而行
杨海燕
整洁安静的城区,突然间鞭炮连珠炸响,惊魂未定、“余音袅袅”之际,但见成堆的碎屑和灰烬随着阵阵风起,被吹得到处都是,纵有千手观音当班守街,一时间怕也难以消弭火药硝烟、清扫纸屑灰烬。这是近日笔者在街头看见的一幕情景,起因源于一对新人结婚,在临时住的酒店门口接亲。对此,路过的市民说法不一,有的市民认为城市禁鞭由来已久,应该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坚决抵制放鞭跑行为;有的市民则认为婚庆放鞭炮是传统习俗,可以理解。相关城市管理者则责令该酒店清扫干净,并无处罚措施,该酒店在被一再催促之下,才草草打扫了事,此时,许多碎屑灰烬已经被风带向了他处。笔者认为,文明管理要到位,市民也要有移风易俗的时代意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心同向,城市的美好环境才能得以良好保持,才能提升、巩固城市文明。
文明管理是不断查漏补缺的过程。风俗习惯里的鄙陋成分,因其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而且会不断反弹,职能部门对此更要加大引导力度和执行力度,所谓“顽疾须下猛药”是也。管理者如果在陋习面前温情脉脉,相关制度就会形同虚设,街面上、巷口内那些因红白喜丧喜事而大方放鞭、大吹唢呐,大放高音喇叭、大放哀乐,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影响市民情绪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就很难解决。在文明管理方面,碍于风俗、碍于人情,那么,落后的风俗就会如溃堤之蚁,将城市文明的堤防噬咬得遍体透气漏风,职能部门必须要依法依规,勇于担当,坚定作为,固守城市文明的坚实堤防,及时有效地堵住大大小小的溃漏。
要让陋习不反弹,管理有效力,文明立得稳,就要打破人情“桎梏”,拿出不怕得罪人的勇气,不惧“不通情理”的责难,坚决对标对表一条条城市管理法规,使“人情”自觉让位于管理,形成社会合力呵护城市文明的局面。做足引导的文章也是重要一环,管理者要多引导文明办事,比如引导婚庆公司多创新婚庆服务方式,用“电子礼炮”代替婚庆鞭炮,鼓励丧事用鲜花代替吹打表达哀思,用好农民大食堂,方便群众就地办事、节约办事等,让文明管理事半功倍,让城市文明得到渐进式提升和不可逆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