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6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喜迎二十大|“数字农业”为我县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2022-10-11 09:01:47

■ 融媒体记者 汪春雷

 

本报讯 “你们看,现在显示田间虫量增加很多,特别是稻飞虱数量比较多,我们要再进行一次防治。”日前,在陈师街道陈师居委会田头,种粮大户乔林中和村民们正通过手机智慧农业APP系统,查看水稻田里的土壤湿度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

乔林中根据田间虫量发生情况,用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防治,他告诉记者,自从开展数字化农业基地改造后,通过手机就可以和田里的远程监控系统连接,动态监测墒情、苗情、病虫情及灾情,让田间管理变得既精准又轻松。“我们根据数据可以有针对性地施肥打药,节省人力物力,每亩地成本可以下降100块钱左右。”

近年来,我县围绕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目标,通过推广数字化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让大数据为农业赋能,驱动农业生产向智慧型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

“以前我们到地里放水,要拿着铁锨把渠挖开才行,现在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坐在家里利用手机操作就可以放水。”南集镇南集居委会村民李寿财说。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县在南集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园区推广数字化农业基地改造,完成园区内67个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的主体信息采集,农事操作记录收集,实现稻麦从种到收全程数字化管控,加快促进优质产业提质增效。

“我们准备再实施500亩左右的‘无人化农场’,采用北斗终端及辅助的驾驶系统,对稻麦等农作物耕种、植保、收割等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实现集约化、少人化、精准化,进一步提高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南集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徐勤洲说。

除了对农田进行数字化改造外,我县还加大设施化农业数字化建设。全稳农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使用国内先进的玻璃温室大棚,大棚内自动化通风、自动化控温、智能滴灌等设备一应俱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为果蔬精准提供生长所需营养,可以一年四季生产果蔬产品。“利用滴灌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利用水源跟养分,起到节约增产的作用,我们每个大棚每年可以产6000公斤小番茄。”全稳农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艺主任蒋永义说。

我县依托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围绕“两主两优”产业结构,已经建立稻麦、生猪、蔬菜等12个县级、4个省级产业体系农业“六新”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30个稻麦、设施园艺、水产、养殖等产业物联网示范点。

目前,我县物联网应用主体建成数量达到62个,62家经营主体175组集成物联网设备(组)进入省农业物联网平台,采集数据 11万余条,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涟水智慧农业云平台,扩大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我们将继续推广自动监测、智能控制、自主作业等先进适用智能装备,再建设5个市级以上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不断提升特色农业质效和竞争力。”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士国说。

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