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持续改善民生 增进人民福祉

2022-07-28 09:04:54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摄影:刘锦国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完善保障体系、发展普惠事业、推进惠民工程等方面入手,在就业、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举措,让发展实绩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扎实兜牢民生底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来,我县把就业创业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开展技能培训1.24万人次,发放创业贷款1.51亿元、稳岗补贴389.4万元。

“如果不是富民创业贷款的支持,我扩大超市规模的计划肯定就泡汤了。现在的政策真是好了,让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也能当上小老板,一家人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说起自己的生意,家住军民社区的张友兵笑逐颜开。

今年,我县把“稳就业”摆在工作首位,加强与财政、金融等部门对接协调,强化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突出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一大批创业者经受住了市场大潮的洗礼,企业站稳了脚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已有674名创业者申请富民创业贷款,共计发放贷款1.03亿元,半年时间就超过今年年初下达的全年贷款额度,创业带动就业3000余人。

为了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我县为困难群体撑起“关爱伞”,不断加大困难家庭救助力度,支出型困难家庭临时救助被纳入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试点。前不久,家住梁岔镇的肢体残疾人万井义收到了一张洗澡椅,解决了他天气炎热,洗澡不方便的问题。上半年,我县向全县850名残疾人发放了轮椅、拐杖、洗澡椅等13种辅助器具,并对使用情况进行回访,及时解决辅助器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缓解了残疾人家庭日常照料的压力,提高了残疾人的康复效果。

此外,我县稳步推动社保提标扩面,城乡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十连增”。新建各类养老服务中心9个、市级普惠托育机构1所,创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11个,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发展普惠社会事业

不断补齐民生短板

 

教育是民生之基,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我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倾力打造教育民生工程,积极擦亮“涟校连家”“涟享学”“涟尚名师”“涟心有光”四“涟”品牌,促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先后投入6.1亿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72个,优化整合学校资源,实施“涟享学”助学工程,启动“涟尚名师”评选工程,大幅提高教师待遇,在全市率先出台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和县中振兴方案,认真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治理民办义务教育,中高考提优率、保优率位居全市前列。

教育是群众挂心的事,“看病难、看病贵”同样也是群众关心的事。“有了‘涟康保’,我们看病还能进行二次报销,真是极大减轻了我们老百姓的家庭负担。”家住石湖镇果园村的李长美因患重病先后四次入院,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常报销后,又经“涟康保”二次报销8万余元。

去年,我县在全省率先试点全民健康补充医疗保险“涟康保”,作为一款专门为涟水人定制的补充医疗保险,不限病史、自费可报、上不封顶,推出仅半年时间就有近万人收益,人均赔付1.1万元,单人最高赔付14.9万元,切实解决了重特大病患者医疗费负担,有效阻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近年来,我县坚持创新引领,成功入选省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名单,县人民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完成省级评审,县中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五港中心卫生院创成省农村区域医疗中心。这些都彰显着我县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开启民生“幸福密码”

 

每天晚上,县城区五岛湖景区的广场上热闹非凡,太极拳培训班、广场舞教学、儿童轮滑社、涂鸦课堂等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大批附近的居民。“之前为了带孙子,我自己都没有什么业余生活了。这下好了,广场上搞这么多活动,把孩子送到轮滑老师那,我也可以放心跳跳广场舞了。”家住温州花园的孙女士开心地说。

文化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人民共享。我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除了县城的百姓,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电影,隔三岔五还有送戏下乡活动,农家书屋也切实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进一步增加群众文化生活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不断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县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发展,积极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百姓生活的公益性演出、展览、培训、讲座、读书活动、经典朗诵、社会实践等各类文化活动420余场,服务群众150万余人次。县图书馆自开馆以来,办理读者证3.3万张,着力打造“行走的图书馆”“文化志愿者送书公益行”等品牌。淮剧新作《哎呦,我的憨哥哥》荣获2021年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县淮剧团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我县创成“中国曲艺之乡”,1人当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人当选“江苏好人”,6人当选“淮安好人”,城市的文化品位、文明气质正在不断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着百万人民的心田。展望未来,我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探索,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徐徐铺展,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