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更具魅力和活力
——我县优化城市品质综述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摄影:刘锦国
爱上一座城市,始于颜值,终于品质。如今,每一个生活在涟水的人都切身感受到城市发生的变化:道路宽敞了、交通顺畅了、绿景增多了、市容整洁了、空气清新了,生活更便利了,环境越来越怡人了。今年以来,我县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打造绿色生态环境,特别是全面掀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热潮,让涟水这座富有底蕴、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宜业城市更加具有魅力和活力。
设施升级 宜居宜业
城市功能愈发完善
新铺设的沥青路面平整宽阔,交通标线清晰醒目,道路上车来人往,十分顺畅。今年1月,全长1800米、宽33米、包含跨涟河桥的海西路(龙腾大道—珠江路段)全面完工并正式通车,不仅完善了滨河新城路网,还进一步打通了滨河新城与县城区的连接,极大地缓解淮浦南路与红日大道的交通压力,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并纷纷点赞。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协同推进老城改造和新城繁荣,着力抓好高铁商务中心、科技文化中心、滨河大厦等重点项目,科学布局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海西路、清水路、明月路、晨曦路等道路建设,让年轻的滨河新城提速奔跑。同时,系统推进9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雨污分流、垃圾转运等基础设施配套,畅通城市道路“微循环”,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截至目前,人大宿舍楼、建筑设计院宿舍楼、广电局宿舍楼、土地局宿舍楼、信访局宿舍楼等5个老旧小区已基本改造完成,其余4个小区预计于10月底全部完工;北京路道路配套完善工程、淮浦路北延项目、南京路项目稳步推进,港口路全线竣工;改造府前御景园等20个小区二次供水泵房,实施安东路供水管道改造工程等;对城东路南侧、计生巷东侧巷道等4条背街小巷进行道路修缮提升,对巷道飞线、排水系统、巷道两侧外墙面进行改造,进一步提升广大市民幸福指数。
天蓝地绿 景色宜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走进古淮河风光带,天高水清、花草成趣、步道蜿蜒。清晨傍晚、茶余饭后,三三两两的市民悠闲散步,好似一幅“人在画中游”的和谐自然生态画卷,明艳而生动。
绿色是城市最美的底色。近年来,我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幸福河湖建设,五岛湖建设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暨江苏省级幸福河湖顺利通过验收。精心养护古淮河风光带、漪河风光带、盐河风光带等三条风光带,进一步提升风光带绿化水平,打造绿色天然氧吧。利用城区街头巷尾的零星空地,陆续打造的20余处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街头游园,真正实现了“推门见绿,抬头赏景,起步闻香”,不仅提高了城市颜值,也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截至7月6日,我县2022年优良天数达139天。
精细管理 内外兼修
“文明城市”创建提速
近日,县环卫总公司出动2000余人次,对城区148个住宅小区开展小广告清除行动,共计清除小广告约210000条、覆盖小广告约120000处,为广大居民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生活环境。
一座城市不仅要拥有令人心醉的外在美,更要具有个性美和内在美,把每一个细节都打造成亮点,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城市名片,是县委、县政府不变的追求。今年以来,我县紧盯短板弱项,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一条背街小巷、一座农贸市场、一个小区开始,全力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开展城市环境卫生整治,严格“五小行业”等重点领域管理,落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优化“红黑榜”制度,紧抓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开展小广告专项治理、“交通文明绿色出行”行动, 规范不文明养犬行为和户外广告设置,打造“红色物业”示范项目,不仅扮靓“面子”,更做实“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