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安全月”里话安全

2022-06-22 08:28:43

潘寿军

今年6月是全国第21个、全省第29个“安全生产月”。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2020年4月1日印发的《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省、市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对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及时跟进,主体责任更加明确,防治措施日益细化,从而促进了全县安全生产持续向好的局面。

但与此同时,在现实中仍存在着有少数单位和人员对安全管理责任履职不到位,对作业环节技术支持和保障措施落实不及时等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苗头仍时有发生,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6月6日,针对当年上半年全国多地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条红线集中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必须兑现的诺言,是行业领域必须承担的责任,是生产单位必须坚守的底线,是人民群众必须获得的保障。

在现实中,造成安全事故,有人因、物因和环境因素。人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因,就是物与所匹配的“负荷”处于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就是环境突发的不利变化超出了人的事前认识或预判。上述三种因素叠加,必然会增大事故发生的概率。而“三因”之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人因”。施工生产中的“物”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需要人勤于查验,并借助经验、技术手段和责任心识别其风险隐患;同样,对环境的认知或预判,也需要通过人的思维去多想一些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因此,抓住了人,就抓住了安全生产的“牛鼻子”。

古语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安全生产,必须心有所畏。我们在从事安全生产中,当对自然、生命心存敬畏;临事而惧,对疏漏或不可预知的风险当心存戒惧、警钟长鸣。只有心存敬畏,才能重科学、讲规矩、守戒律。只有把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才能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隐患,有效防止和杜绝不安全行为,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而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扎实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