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城街道:全力按下文明城市创建“快进键”
■ 通讯员 刘岳文
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战场,今年以来,涟城街道聚焦短板,苦练内功,勇于担当,推进“三项机制”,坚持“三个一线”,依托“三类平台”,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项机制”推进创建工作“加速跑”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涟城街道创新“三项”推进机制,确保创建任务落细落实。全链条责任机制。构建“1+1+6”工作体系,即1个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1个由街道纪工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督查工作组、6个由街道党政班子带队的工作组,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时,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全过程点评机制。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现场点评曝光问题,明确责任、立行立改;对连续被曝光三次以上的,由被曝光点位责任村(居)和人员向街道党工委说明情况并限期整改。同时,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点评会,直奔困难和问题,让各村(居)主要负责人“红脸出汗”,层层传导压力。全环节督导机制。街道纪工委联合督查办等部门,坚持“每周一专项、每月一主题”,深入大街小巷暗访,及时有效监督,全力推动整改,巩固创建成果不反弹,使创建工作真正做到领导负责、落实到人、责任到位。
“三个一线”按下创建工作“快进键”
涟城街道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动员各方力量下沉一线,真正使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无死角。坚持一线摸排。涟城街道严格对照创建测评体系,对辖区内每一个角落,由网格员以脚步丈量逐一查找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实时交办相关人员直接认领整改,做到反应迅速、对接及时,建立“片长制”“楼长制”等网格工作体系,持续开展日常创建巡查。同时,开展村(居)互查,有效清除督查盲区。坚持一线整改。对于街道自查及上级交办的问题清单,均根据网格、点位将责任落实到人,第一时间整改到位。特别是针对社区没有执法权,快速有效和彻底整治存在一定难度等问题,探索建立“一线呼叫、一线报到、一线处置”机制。社区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给街道创建办,启动“一线处置”机制,被“呼叫”的相关人员及时“报到”,现场督促迅速整改。坚持一线联动。对于属于街道职权范围外的重难点问题,及时会同县相关职能部门联合进行“诊治”,今年已联合“诊治”问题164个。特别是在实施“门前五包”责任制过程中,一方面与沿街单位和商户签订责任书,逐一压实责任,另一方面对不落实责任的商户,联合县城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进行综合执法。
“三类平台”助力创建工作“撑竿跳”
涟城街道通过创新阵地建设,群众参与、群众支持、群众点赞的浓厚氛围已初步形成。用好党建引领平台。探索基层党建与文明创建相融合的新方式,特别是在东门等流动人员较多的社区建立网格党组织,推行“近邻党建”,使邻里间不再陌生且更有温度。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定期组织驻区单位的党员开展创建活动,让群众看到党员的身影,影响带动多元力量参与文明创建。用活宣传教育平台。充分利用辖区内公益广告、墙绘、电子显示屏等,加大文明城市精准宣传力度,潜移默化渗透市民文明理念。面向社区、学校和家庭等,开展公益巡讲等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原则,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用实志愿服务平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全街道参与志愿服务已超5000人次,“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一道风景线。同时,涟城街道还创新“点单式”志愿服务,群众根据实际需求向社区“点单”,社区及时组织相关志愿者提供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