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拉练活动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本报讯 7月6日上午,县委书记时勇带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拉练活动,深入一线看现场、查问题、找对策、解难题。县委书记时勇强调,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心贴心解决群众难题,扎扎实实办好群众身边事,切实以解决问题的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县委副书记、县长洪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超,县政协主席姜杰等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活动。
冒着大雨、踩着泥泞,时勇一行首先来到红窑镇三村三斗堤路扩宽改造项目工程现场。该项目总投资约590万元,道路总长约3.75公里,改造后路面由原来的3.5米宽拓宽至6米宽,届时将惠及周边四个村,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时勇听取项目进展情况后指出,要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作成果尽早惠及民生。
农房改善项目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在朱码街道韩陈社区农房改善项目建设现场,时勇详细了解农房改善项目推进情况,实地察看房屋户型、面积和装修等情况,要求在保障安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进度,让老百姓早日搬入新居。同时,要同步做好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结合当地实际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功能配套等工作,真正让农民群众由“有得住”向“住得好”转变。
县经济开发区清涟大道体育公园里,篮球场、健身锻炼器材一应俱全。时勇说,全民健身是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现实路径。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就近就便,进一步加大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布局科学、功能丰富、特色鲜明的“家门口”健身场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
老教育局宿舍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时勇一行来到项目现场,仔细察看楼道间道路硬化、楼梯颜色粉刷等细节,并与群众亲切交谈,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您在这生活多久了?小区改造得还满意吗?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啊!”“满意满意,我们很满意。”当听到群众“心声”后,时勇强调,要善于“开门问诊”,充分尊重民意,重点解决好安全和便利问题,事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事中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事后邀请群众进行评价,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换取老百姓的满意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县以“百优”政务品牌创建活动为载体,致力打造更多政务服务“一件事”品牌。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时勇一行详细了解新生儿出生“一件事”、红色驿站等相关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对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引领,加大流程整合力度,优化事项办理链条,夯实信息平台基础,在更多领域探索推进“一件事”改革,办好群众身边事、企业省心事,在全县营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营商环境。
智慧停车系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缓解城市停车难的有力抓手。时勇一行来到智能停车位,现场了解我县优化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工作进展情况。他强调,路边智能停车项目可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停车难、停车乱问题。要盘活停车资源、优化运营管理、加快智慧交通建设,让城市更智慧,让出行更通畅,让停车更便捷。要大力改善商圈、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周边交通环境,让城市更温暖、更有人文关怀,让老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按照上级整体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公安局积极打造新一代“雪亮技防”建设。时勇一行走进警网融合联动中心,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后指出,要综合应用各类前沿技术,有效提升感知设备和大数据融合应用能力,延伸雪亮技防工程实战触角,着力构建一张覆盖全县的智能感知网,确保将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打造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有利武器。
调研中,时勇指出,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的重要举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严格对照清单,紧盯重点工程,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照已制订的项目清单,排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拿出真招实招,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真正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拓宽项目实施领域。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从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出发,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既扎扎实实地实施好一批群众可知可感的民生工程,也系统谋划好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项目,用心用情补好民生“短板”,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要凝聚项目推进合力。各位县领导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拿出更多的精力抓好领办项目,争取项目早日达效;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实事项目筹备推进工作,切实解决一批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