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编者按:疫情当前,敢于逆行而上者,勇士也。勇士之为,展示的是一种英雄气概,体现的是一种使命担当。疫情突如其来,全县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坚守一线不后退,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奋勇向前,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本报从2月5日起特开辟专栏《抗击疫情“逆行者”》,刊登记者和通讯员深入抗击疫情一线采写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本版集中报道一批典型,展示“逆行者”的形象和风采。
平凡“逆行者”的坚守
——记县经济开发区事务局副局长孙战军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1月24日,县经济开发区事务局副局长、新冠疫情防控排查隔离组组长的孙战军接到开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开展相关工作。接到任务后,他立即组织召开园区办、网格员紧急部署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强调疫情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并根据工作实际,做好分工,确定入村入户排查、出租房屋、企业等特殊场所的排查、宗教场所排查等重点工作。
因事发突然,医疗、防护等物资出现了极度匮乏的情况。当所有人为购置不到监测体温的额温枪而焦急时,孙战军通过多方打探,终于购到了一批红外线额温枪,为辖区各村(居)解了燃眉之急。之后,他又购置了1000双医用手套,为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冲锋陷阵尽力。
自1月24日起,孙战军带领隔离组人员挨村挨户入户排查,除了登记来自疫区人员信息、查看与疫区人员接触史以外,对于不理解事态严重性的群众,他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告知群众当前疫情形势,提醒群众做好自身防护。“有问题找政府,有问题找我们”是他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1月27日,全国疫情形势愈发严峻,孙战军带领排查隔离组人员每天对境内的隔离人员陪护点及卡口情况进行督查,保证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对于部分村(居)出现的居家隔离观测对象,他始终记挂,每天两次陪同医护人员上门测量体温,亲自为隔离对象购买生活必需品,确保居家隔离观测对象能安心。
2月2日,是孙战军坚守一线岗位的第10天。这天,他接到了值守一商务宾馆集中观测点的任务。他没有丝毫犹豫,冲到了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打响了防疫工作中最大的一场硬仗。
接到任务后,孙战军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核对房间数量,提早将隔离观测对象与酒店房号一一对应,检查酒店设备。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让观测对象吃上热乎的饭菜,他和两位网格员化身外卖员,一户一户地送上一日三餐,而在送餐工作完成后,他们自己的饭菜却已经凉透。
现在,孙战军每天仍坚守在集中观测隔离点,“疫情不退我不走。”他坚定地说。每天,仍旧有新的观测对象入驻,有解除隔离对象离开,变动的是疫情数字,不变的是他不懈的坚守。他相信,在坚守之后,终会迎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那天。
抗击疫情中的“老书记”
——记朱码街道万元村党总支书记缪义军
■ 通讯员 高 平
他是一位58岁的“老书记”,已连任22年村党总支支书记,他叫缪义军,现任朱码街道万元村党总支书记。1月25日下午,工作组排查出万元村万元组有两家3人途经湖北疫区,缪义军得知情况后,大年初一晚上立即组织村两委干部对这两户实行居家隔离医学观测,在医学观测的两周里,缪义军整天奔走在两个道路卡口和管控点,三班倒值班,他班班到场,遇到居家隔离户不理解、发牢骚时,他就与他们耐心沟通、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到说服为止。他说:“疫情一天不停止,我就不能松懈!等疫情过去,休息时间多着呢,目前任务艰巨,不可忽视,形势严峻、气氛紧张,因此警惕这根弦千万不能放松,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2月14日,居家隔离医学观测户解除观测后,刚轻松一点,缪义军就开始每天不间断地走村串户,督查是否有村民聚集赌博等现象,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缪义军对工作非常认真。在卡口上,他“六亲不认”,自己外甥打电话说要来看看他,他一口拒绝:“不要来,来了我也不让进。”在日常生活上,他关怀体贴每一个村委村干,凡事谋划得都很周到。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疫”中,在缪义军的带领下,万元村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同心协力、努力奋斗,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办的疫情防控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取得了实际的成果。
奋不顾身 志在抗疫
——记唐集镇丰华村老党员顾正兴等“逆行者”
■ 融媒体记者 樊 荣 通讯员 姜昀涛
新春佳节,本该是阖家欢乐的日子,但新冠肺炎疫情却蔓延开来,扰乱了本应祥和的春节气氛。在疫情来临时,唐集镇有这么一群党员、干部,他们不辞辛劳,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放弃和家人团聚,奔赴一线,迅速进入战斗岗位,送物资、守卡口、搞宣传,用实际行动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
“我是党员,请组织安排我任务!”唐集镇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丰华村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顾正兴亮主动请缨,前往抗疫一线。考虑到顾正兴已经78岁高龄了,身体要紧,镇里便安排他去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没想到老爷子对这个职位很不满意,他说:“不让我到防疫一线,这不还是照顾我嘛。我身体没问题,让我到一线去。”老爷子的话坚定有力,他再次向党组织报告,请求到镇村道路卡口值班,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登记。他奋不顾身,在户户闭门躲避病毒时,却走上村头卡口,坚守岗位,为村民站岗放哨。
顾老爷子每天一大早就到卡口,拿上体温监测器。给进出人员监测体温、外来车辆逐个登记的同时,还不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非必须不要出门啊,出门千万记得戴上口罩,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这是顾老爷子每天要说上几百遍的话。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关键时刻,顾正兴恪尽职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除了顾正兴这样的老党员,还有唐集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日生、周程村入党积极分子周培豪等,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临危不惧,在人人“谈疫色变”的时候站了出来。张日生不仅走村入户摸底排查,还自掏腰包,为武汉返乡在家隔离留观人员购买方便面、火腿肠等生活物资,解决了他们隔离期间的日常生活问题,同时还陪他们聊天解闷,为他们做心理疏导。周培豪更是舍小家、为大家,白天开着流动宣传车给群众派发宣传资料,晚上到村里各道路卡口值班,对来往车辆、人员排查登记、监测体温,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接受组织的考验。
不忘初心,挺身请战!唐集镇吹响抗击疫情集结号,党员、干部、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挺身而出、冲锋陷阵,汇聚起防控疫情的“浩荡洪流”。
担当疫情防控“守护神”
——记保滩街道洪荡村党总支书记姜勇之
■ 通讯员 黄广生 靳正友
从腊月二十九开始,一直奋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保滩街道洪荡村党总支书记姜勇之始终把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勇于担当起村里疫情防控的“守护神”,使村内实现了“零传染、零扩散、零病例”的目标。
“这个春节过得很充实,为了大家只能舍弃小家。”姜勇之说。他全家人都住在淮安市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谈不上与家人团聚,20多天没有离开过村里一步,有时只能与家人进行视频“相聚”。为全面防止疫情输入,在进行严密的疫情排查的同时,他利用“小喇叭”每天两次挨家挨户进行防疫宣传,严禁村民相互串门和聚集,织密疫情防控网。
洪荡村地处交通要道,村内人员流动性大。姜勇之不仅要求村里党员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排查员、防控员、宣传员、互助员、信息员,还要求每名党员认领一个村庄,确保每家每户都有党员责任人,服务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户、管理好出租户、守护好独居户。并亲自上阵在主要路口设置防控卡口,封闭4处村出入口,实行24小时封闭式监控管理。
以“战时”状态应对“大考”,同时间赛跑,与疫情搏击。姜勇之掏出手机自豪地说:“我们村里拥有240多人的微信防控监督群,每天实时通报防控情况,各家动态信息一目了然,处于居家观察期的人员,每天都会收到疫情防控温馨提示。”村内实施严格的出行管理,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要求佩戴口罩,有发热等现象的立即上报并督促其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筛查和就诊。正月初四,村里某组一位老人去世,姜勇之第一时登门劝说阻止吊唁人员聚集,当天下午就进行了简单的火化安葬,在全街道开启丧事简办先河。在姜勇之率先垂范下,每天上午8点,村里志愿者颜海玲、姜青宝、姜巨峰等人都会手持“小喇叭”挨户宣传防疫知识,成为村里一道亮丽风景。
姜勇之以实干担当精神勇挑重担,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守护群众平安健康,处处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他是“革命一块砖”
——记石湖镇楼庄村网格员陈中华
■ 融媒体记者 朱惠莉
石湖镇楼庄村人口基数大,人员流动广,分布散,中老年人疫情防控观念滞后,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楼庄村网格员陈中华勇挑重任、迎难而上,24小时在岗在线,坚守在村庄防疫一线。
他是劝导员,一个不落下。作为奋战在“疫”线的网格员,陈中华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疫情期间,请大家勤洗手、多通风,出门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在楼庄村,陈中华戴着口罩拿着小喇叭,挨家挨户耐心地劝导村民,尽量不要外出,不要聚餐聚会。
“特殊时期,你们还聚在一起打麻将?”在巡查中,陈中华发现一家麻将馆还在营业,里面有十几名村民聚集在一起,他立即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民警对麻将馆老板进行了宣传教育。经过一番劝诫,该老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疫情防控期间绝对不再开门营业。
寒风刺骨的清晨,骑着镇里配发的巡逻电动车,陈中华一天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开始了。楼庄村共有5个组、305户人家,他拉着村委会的小音响,穿梭在村庄的各个大小路上,反复播放着疫情防控知识和资讯,从早跑到黑,风雨无阻,一边排查疫情,一边劝导宣传。
为做好楼庄村的疫情防控宣传工作,陈中华使出浑身解数,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通过喇叭喊话、海报张贴、微信通知、传单发放等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宣传。
为了保障居家隔离户的日常生活,每天陈中华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他们的日常所需,并为他们提供生活用品代办、事项代办,真正发挥红色力量,解除居家隔离户的后顾之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虽然陈中华只是基层一名普通的网格员,但却扮演了“革命一块砖”的角色,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贡献了自己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