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经济开发区:强势发力 助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
开展“四个整治” 提升管理水平
记者 潘 曼








近段时间以来,漫步在涟水经济开发区,你会不由自主地被身边的景色吸引,感受到园区的变化:街道上干净整洁,园区品位显著提升,居民面貌昂扬向上,生活环境优美宜居……对于涟水经济开发区来说,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全区上下强势发力,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辛勤付出。
今年以来,涟水经济开发区坚持创建标准,突出问题导向,整治热点难点,狠抓工作落实,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目标,不断加大生态、环境、市容、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全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马路市场能彻底取缔值得称赞!”“卫生城市创建就是好,街上没有占道经营了。”走在涟水经济开发区,随处可听的是居民对创卫以来变化的赞不绝口。为巩固创卫成果,该区重点开展“四个整治”,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实实在在地解决居民身边的实际难题,有效提升园区管理水平。
开展市容秩序攻坚整治。多次联合县城管局开展集中执法,从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区城管中队队员分组轮班、错时上岗,执法监管全覆盖,对广陵路、炎黄大道、创新路,创业路等路段、部位长期存在的占道经营、流动经营、乱搭乱建等现象以及夜市摊点随意摆放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拆除违规设置大型立式广告牌匾、一店多招牌700余处,取缔了引北、振丰、桃柳马路市场,减少了监管盲区,实现了执法监管常态化,建成区多处乱象基本得到了根治,市容秩序井然有序。
开展环境卫生攻坚整治。加大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对引北海西路沟渠927米进行疏浚;并对渠北西路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进行整治,目前已经整治到位。引北社区城中村改造目前需要整治的共有10个组共计700户,现已整改完成的有500户,还有200户未完成。陶码社区城中村改造目前需要整改的有3个组共计180户,现已整改完成的有130户,还有50户未完成。园区保洁实现全覆盖,加强全天24小时保洁监管,实现了创卫保洁新标准。园区基本达到了“道崖无尘、路见本色”,道路保洁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开发区境内共清理生活垃圾、积存垃圾等共计23120吨,投入资金31.5万元。下一步将加强日常管理,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开展市场提升攻坚整治。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强制取消了活禽屠宰,一律实行白条鸡上市销售。特别是金港农贸市场、引北疏导点对活禽宰杀进行了改造,对生熟食、肉类商户配备了封闭式防蚊蝇新式柜台。桃柳农贸市场已交付使用,振丰疏导点大棚、柜台已建好。区城管中队配合相关村(居)对广陵路、创业路占道经营、停车等突出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对早餐店(点)限定7点半前收市,对成型夜市按照相关标准管理,早、夜市秩序、卫生进一步规范。
开展消除旱厕攻坚整治。对引北、陶码开展集中整治消除旱厕行动,确保了建成区无旱厕。目前建成区内共有230个旱厕待改造,已经改造完成130户。通过旱厕改造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思想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工作中,该区将突出精细创建,查漏补缺,紧盯重点,攻克难点,常态保持,长效坚持,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对沿街商户加强宣传教育,对乱丢垃圾、乱摆乱放、出店经营等现象强化监管,落实处罚措施。整治重点部位,强化对保洁公司、物业企业的监督管理,对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安置小区楼道卫生死角经常性排查、全覆盖整治,及时跟进物业管理,提高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整治重点行业,严格落实责任制,联合县相关部门对病媒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不达标的门店开展执法,采取强制关停、拆除门头等措施,限期歇业整改;对早夜市加大巡查力度,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适量增加保洁人员,落实保洁全覆盖,确保顺利通过暗访。
开发区城管大队联合开发区派出所配合桃柳居委会对桃柳小区内僵尸车、乱堆乱放现象进行集中整治清理。
陶码居委会组织工作人员清理小区内杂草杂物,对绿化带内毁绿种菜现象进行整治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