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1日 星期日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平凡的小事 不平凡的情怀

2018-07-05 09:38:03

本报记者 杨海燕

 

今年51岁的冯霞从事个体经营,多年来,她在精心经营事业的同时,以能帮就帮的心态,做了很多好事。在冯霞看来,她所做的不过是一些平凡小事,很多都已经淡忘了。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彰显了她不平凡的情怀。

上世纪九十年代,冯霞从县磷肥厂下岗后,她听从在百货大楼做营业员的姐姐的建议,承包了县人民商场一节柜台做鞋子生意。后来,冯霞又放弃了县人民商场的柜台,开了一家鞋店。多年来,她以“薄利招人气,真诚奉精品”的经商理念,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回头客越来越多。

冯霞有一颗善良的心,当有残疾人、困难人群来店里买鞋时,她通常不收钱,让他们的内心倍感温暖。

很多熟人知道冯霞是一个热心的人,就把一些有困难人的信息透露给她。她知道后,总会伸出援手。

十多年前,一位熟人在和她聊天时,说到一个在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孤儿生活困难,她毫不犹豫地资助这位孤儿学杂费。

一次,冯霞在县二中读书时的班主任朱文俊找到了她。此时,朱文俊已经调到学校工会工作,向冯霞提到一位家庭困难的中学生没钱交学费,冯霞当即掏出5千多元钱,请朱文俊转交给这位中学生。后来,朱文俊又介绍了四五位家庭困难的学生。每次,冯霞都把资助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一年冬天,百姓大舞台陆红霞团长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店里。这三个孩子是姐弟,来自梁岔镇,分别为12岁、10岁、8岁,他们痴呆的母亲走失了,父亲腿部残疾,家庭生活困难。冯霞送给每个孩子一双新皮鞋,又为每个孩子买了棉衣、棉裤、保暖内衣等物品。

冯霞的朋友徐福荣、朱玲夫妇先后患了癌症。朱玲经手术治疗后,身体逐步好转;徐福荣因病情严重,只能放化疗治疗,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去年,得知情况的冯霞送去钱物,鼓励他们战胜病魔。

每年暑假,冯霞都会招收一些贫困大学生来打暑假工。一天,一个外地的大学生来应聘,冯霞得知他父亲去世、母亲痴呆后,就让他吃住在店内,以减少这位大学生的生活开支,直到数月后,这位大学生离开涟水。

冯霞对自己的员工就像家人一般。负责烧饭的朱大姐带着自己的孙子来上班,冯霞就让朱大姐烧一些她孙子爱吃的饭菜,并经常送一些衣服、鞋子给他穿。在得知朱大姐上下班不便后,冯霞就把自己的电瓶车借给她骑。

每到三八妇女节时,冯霞会组织员工会餐。五六年前,冯霞把会餐改成免费为员工妇检。此举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健康意识,也有部分员因此及时发现疾病,尽早治疗。

爱人朱华林十分支持冯霞的善举,夫妻二人一道奉行“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的古训。因不求回报,他们从不与被资助的人联系。但他们的爱心却记在了被资助人的心里。

一次,朱华林去涟水农商银行办事。一位工作人员看到他后,惊喜地说:“我小时候还穿过你们家的鞋呢。”原来,这位工作人员来自小李集,十三四年前,做瓦工的父母带着他来到冯霞店内买鞋子,冯霞看他们脚上穿的鞋子都开裂了,又询问得知,孩子读书很用功,就没收鞋钱。

看似平凡的小事,却点亮了他人的生活。如今,冯霞和爱人开的鹏达鞋庄生意兴隆,他们在努力做良心商家的同时,还以关爱之心继续去温暖需要的人。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