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先帮家乡修路!”
——北京(江苏)镇江华建公司副总经理王新七致富回报家乡

本报记者 潘 曼
王新七,1975年11月出生在县成集镇余何村。现任北京(江苏)镇江华建公司副总经理,个人年创产值达3500万元左右。
王新七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他在家中排行老二。初中刚毕业,他就和父母说:“家庭经济也不好,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要读书,我力气大,就不上高中了,帮衬家里做点事情吧。”新七的父母虽然不舍,但迫于家庭经济压力,还是同意了。
1989年9月份,他帮助父母种地,而且在家里养了好几十只羊和几头牛,以此为生。由于他吃苦耐劳,扎实肯干,很快成了附近有名的羊倌。学习的道路永无止境,他在养殖中积累经验,很快,便成为了“养殖大家”。由于他待人友善,很多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养牛、养羊的经验。哪家的牛羊生病了,就会第一时间想到他,找他寻求帮助。只要群众向他询问养羊的事情,他都是有问必答。时间久了,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医生”。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兴起了养牛、养羊热,因此,很多群众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机会总是留给勤奋的人。2005年8月的一天,他从一个朋友处无意中得到一个讯息,了解到朋友在北京正接手一个土建工程,听完其系统介绍以后,王新七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个机会。正是这一次偶然的交谈,激起他想去北京发展的梦想。晚上回来,他与家人商量:“现在养殖业风险也比较大,利润空间被压缩,我想跟朋友一起去北京闯一闯。”“你可得想清楚啊!”家人劝导他。他咬咬牙说:“我想好了。”第二天一大早,他背起行囊,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在北京的一家建筑工地找到了落脚点但是对于建筑施工却知之甚少,怎么办?学!于是他不怕苦不怕累,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认真学,踏实干。很快便熟悉并掌握了许多工作技能。工作中,他勤勉负责,把工地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几年时间,帮助工地上节省了近百万的建材费用。慢慢的,他也从一个学徒工变成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加之人品好,很快得到了公司领导赏识,工资待遇也比刚到工地时翻了几番。通过几年的成长,他被提拔为北京(江苏)镇江华建公司副总经理。
日子慢慢变好的王新七,虽然身在外地,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家乡,很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要想富,先修路!”余河村道路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严重制约了老乡致富的步伐,由于村集体财力有限,无力承担高额的道路修建资金。2012年的春节,他和村干部闲谈时了解到这一情况,虽然当时的他默不作声,但是他都默默的记在了心里。在当晚的餐桌上,他与家人商量:“咱们北京的房子缓一缓再买吧!”家人立刻就猜出了他的心思:“哦,你是想帮村里修路吧!你去吧,房子的事不急,只要是给村里做事,我们全力支持!”
2012年3月初,他将原本计划在北京置房款的部分8万元寄回家乡,并叮嘱家人一定要交给村里用于铺路。修路的资金有了,道路立刻开工建设。而王新七的付出从此也“一发不可收拾”。从那以后,他就常常给村里捐钱新建基础设施,王新七也成了村民口中名副其实的“大善人”。而在他的影响下,余河村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互助互爱的社会风气也蔚然成风。
王新七不忘家乡发展的同时,也心系群众冷暖。从2010年起,每年他都资助村里的低保户及社会弱势群体,每至春节,他都给贫困户送上年货。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王新七捐款数额达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