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做好一件事

五十多年修理了10万多只表,马中美的修表技艺让人叹服。无论修表这个行业是冷是暖,马中美都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这更让人敬佩。
马中美的老家在我县五港镇。1969年,他怀着保卫祖国的梦想,应征入伍,随部队来到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茫茫戈壁,参与保卫核武器试验的光荣任务。
“青海好,青海好,风吹石头跑,大姑娘出嫁不洗澡……”这顺口溜是当时青海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可想而知,从苏北平原过去的马中美是怎样地不适应。除了风大缺水,因为身处高原,锅里的水只能烧到六七十度,下饺子时只好用高压锅。
没有蔬菜水果,只有吃压缩饼干。
自然气候的恶劣并没有使马中美屈服,作为某高炮部队六班班长,他一心带领战士们争创“四好连队”,他自己前后受到部队嘉奖6次。
1973年,马中美退伍后,被分到县商业局工作。商业局领导安排他带十几个人到南京学习修表技艺,短短月余的学习,他对修表感起兴趣来——表是当时人们眼中的奢侈品,要是学会维修,该多有成就感啊。
然而,表的零件小而复杂,修理起来难度极高,直到现在,涟水修表行当里的同行还称赞马中美摆游丝的技术——游丝细如发丝,摆进手表的时候要借助放大镜理顺,而且,每道游丝间还要有间隙。这是需要耐心的一项精密技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但马中美“坐得住”,同行们遇到“摆游丝”的工作时都会请他代劳。
因为工作突出,责任心强,马中美后来被局里提拔另用。一次,有位要人慕名找马中美修表,得知他已离开这个岗位后惋惜地说:“商业系统好不容易培养出这么一位能人,怎么能让他脱离原来的岗位呢?”
马中美被重新分配到饮服公司,做门市经理,依然修表。前来修理的手表有着形形色色的毛病,技艺高超的马中美都能迎刃而解。有的表齿轮、轴头断了,如果手头没有零件配,而客人又很急,马中美就会手工制作——用气钻等慢慢制作出轴头、齿轮,再栽、卡到缺失的部位。因工作认真,技术精湛,他年年被局里评为“先进个人”。
马中美先后带出了一百多名徒弟,和当初教他的师傅一样,他对徒弟的要求很严:没有耐心、不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不收。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他要求徒弟将手表修理工作尽量做得完美。
饮服厂改制后,因为对修表这项工作的喜爱,马中美自己开了一家修表店。
一次,在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教书的美国人弗兰克问朋友:“你们涟水这地方谁修表的手艺好?”
朋友推荐他找马中美试试。
当他来到马中美的店里时,掏出从加州带过来的两块手表,试探着问能不能修。
马中美一口承诺:“没问题,可以修好。”
当弗兰克拿到修好的表后,感到很满意,又托探亲的妻子从加州带过来三只表给马中美维修。
就这样,原本在加州被判“死刑”的五只表,都被马中美“起死回生”。
现在,马中美已经七十多岁了,儿子劝他安度晚年,他舍不得撂下他的手艺:“不是钱的问题,我这一辈子就想把这一件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