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映明月
“双节”百场文旅活动让“诗与远方”甜满假期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快看!铁花!”10月1日晚上,金鸡坨景区的夜空突然“炸开”万点星火——高温千余度的铁水被匠人奋力击打至高空,化作漫天金雨,与天边的圆月相映成趣,台下游客的惊叹声、欢呼声瞬间淹没了广场。这是涟水“畅游涟水 乐享双节”文旅融合嘉年华的热闹一角,当国庆遇上中秋,涟水百场特色活动从景区蔓延到场馆、从街市延伸到村庄,涟水的“双节”,处处是看得见的热闹、品得到的文化、藏不住的欢喜。
非遗与民俗碰撞 景区里藏着“涟水味道”
“中秋月照池塘边……”五岛湖旅游景区一品梅广场上,淮海琴书《智擒》刚开嗓,台下就围满了戏迷。68岁的王大爷坐在第一排,跟着旋律轻轻点头,手里的折扇还不忘给身边的小孙子扇风:“每年都盼着金秋艺术月,在家门口就能听正宗戏,舒坦!”广场另一侧的特色市集同样亮眼。摊位上的涟水特色手作、文创产品、金秋风物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大家边逛边聊,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前感受金秋的热闹。
而今世缘旅游景区内,“醉嗨嘉年华”正演到高潮。《九州国缘》《化蝶今世缘》《双节欢趣汇》三台精心打磨的特色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文化大头戏”。保滩街道童话森林公园里,“东南亚风情”布景让游客仿佛穿越国境——穿着彩色纱丽的工作人员递上热带水果,拖拉机亲子农场的淮剧专场正唱到动情处,家长带着孩子一边听戏,一边摸着手边的玉米棒,满是田园温情。
墨香伴团圆 场馆里藏着“慢时光”
若想寻一份清静,博物馆和图书馆里藏着另一种热闹。走进县博物馆,“梦回西域——田助仁中国画小品展”前挤满了观众,市民李女士正给女儿讲解《天山牧歌》:“你看这画里的草原,是不是和咱们涟水的稻田不一样?”女儿指着画中的羊群,小声问:“妈妈,我们能去这里看月亮吗?”温馨的对话,让展厅里满是团圆味。
县图书馆的“花好‘阅’圆”绘本区更是人气爆棚。志愿者小张捧着《月亮的味道》,用夸张的语气模仿小动物的对话,孩子们围坐成圈,小脑袋跟着情节轻轻晃动。4岁的豆豆举着手里的月亮贴纸,大声说:“我也要像小老鼠一样,咬一口月亮!”引得周围家长哈哈大笑。不远处的书法展上,几位老人正对着“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的作品驻足,一笔一画间,满是对家国的深情。
烟火暖街巷 寻常里藏着“幸福感”
傍晚的滨河吾悦广场,热闹丝毫不减。瑞之舞专场的舞者们穿着亮片舞裙,踩着鼓点旋转跳跃,裙摆扬起的弧度引来阵阵掌声;台下观众里,刚下班的年轻人举着奶茶,跟着音乐轻轻摇摆,看完演出就拉着朋友去逛商场,“既能看演出又能买东西,这假期过得太值了。”
镇街的文艺汇演更接地气。蔡工村广场上,村民自编自演的《丰收舞》正跳得热闹,演员们穿着花衣裳,手里的绸带舞出丰收的喜悦。围观的大妈们忍不住跟着扭动,嘴里还念叨着:“明年我也要报名!”全县镇街60余场这样的演出,把“庆国庆、迎中秋”的祝福,送到了百姓家门口,也让“双节”的烟火气,飘满了涟水的大街小巷。
“既要看得到风景,也要品得到文化,更能享受到实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周军霞说,此次嘉年华紧扣“文化惠民、文旅融合、文商联动”,20余场专业演出、60余场群众活动、N种非遗与美食体验,让游客在涟水既能“玩得嗨”,也能“过得甜”。这个“双节”,涟水用一场“文化+商业+旅游”的嘉年华,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在热闹里寻到欢喜,在团圆里感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