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台办:共绘“两岸一家亲”崭新画卷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通讯员 姚佳慧
2002年5月份,随着第一家台资企业——淮安源通制帽有限公司在我县落地生根,由此拉开了台资企业在涟水投资兴业的序幕。截至目前,全县共运营台资企业41家,总投资额超过12亿美元,其中有5家台资企业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涟水人民提供了超过1万个的就业岗位。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2024年6月份,担任淮安源通制帽有限公司总经理职位22年的台商王顺贤在退休前,专程来到涟水,和众多好友深情话别:“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对涟水的深厚感情。虽然曾在多个国家工作生活过,但在我的心中,始终将涟水当作我人生奋斗旅途中的第二个故乡。真诚祝福涟水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为台商和台胞的“娘家人”,县台办始终秉持着101%的服务理念,用真心去感受需求,用真情去提供服务。目前,“去台湾”和“回涟水”已经成了涟水台商的新口头禅,涟水对他们来说,早就不再是他乡,而是温暖的故乡。
真情服务——当好台胞“娘家人”。“涟水对台资企业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随叫随到,涟水优越的营商环境和贴心的帮办服务,让企业非常安心地在这里健康发展,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更多信心。”汉门电子(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文彦说。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县台办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建议,争取我县专门出台“支持台企健康发展10条”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意见》,其中特别强调鼓励企业利用外资,对在涟已经投资运营企业增资扩股,参照新设立项目进行奖励。近三年来,我县已有16家台资企业享受到了丰厚的奖补资金,与本地企业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多年来,涟水台资企业由小及多、由弱及强,已经从最初的小而散向着高端化、多元化迈进。装备制造产业拥有大量科技、仲益电机、吉圣金属等企业,其中大量科技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榔头大王”吉圣金属是全球最大的家用五金工具生产商,仲益电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设计专利证书。电子信息产业拥有汉门电子、振维电子、实全科技等企业,其中汉门电子获批全县首家台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纺织服装产业拥有源通制帽、宏保运动等企业,“帽子大王”源通制帽是全球最大的帽业制造企业,是江苏省台资企业500强,帽子年产量达到8亿顶;宏保运动是大陆唯一的耐克篮球、足球生产基地,年产量400万只。
真心融合——甘当古城“新主人”。多年来,县台办想方设法、积极争取各类政策和资源,全力为台商发展、台胞生活创造最优最好的环境。创新打造“涟台一家亲”特色品牌活动,连续举办春节、端午、中秋台胞联谊活动,积极组织和推荐台胞参与各类活动,先后有多名台商荣获“淮安荣誉市民”“涟水县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积极打通与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沟通渠道,解决台商台胞在驾驶照换发、证件签注、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全力提升台商台胞的归属感、幸福感。
“在涟水投资这么多年,我深深感受到了涟水县对台商台胞厚爱一分、高看一眼,我和这里很多人都成了好友、亲人,我们更想为涟水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吉圣金属制品(淮安)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禹霆在一次助学活动现场,对县台办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涟水与台商台企的双向奔赴,让他乡变故乡。县台商联谊会连续多年开展“寒冬送温暖 涟台一家亲”爱心助学活动,累计捐款捐物50多万元;源通制帽每年都开展活动慰问特困员工100多名,累计发放慰问金500多万元;宏保运动先后出资15万元成立宏保校园足球俱乐部,资助单亲困境大学生,向涟水县义务教育学校捐赠了价值54万元的篮球;吉圣金属制品董事长谢文正坚持10多年从事慈善事业,从2012年开始资助南集镇的5名困境学生,到目前累计捐赠已经超过15万余元……
截至目前,在涟台资企业已经累计捐款捐物近1000万元,其中捐款近700万元,为涟水的社会关爱事业发展贡献了力量。现在,越来越多的台商融入了社会公益事业中,用他们的方式去积极回馈社会,他们的一次次充满温情的爱心行动,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主动担当,生动诠释了“两岸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更共同绘就了涟台融合发展的美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