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植树面积 造林滋润沃土
我县着力提升林木覆盖率和林业效益
■ 融媒体记者 马凌云
本报讯 植树造林能够有效提高空气质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林业、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县不断扩大植树面积,提升林木覆盖率,去年全县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4.35%,增幅全市领先。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快美丽涟水建设,持续推进全县国土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全民义务植树工程,2020年以来,我县每年将3月12日至18日定为全民义务“植树周”,“植树周”期间,全县各镇街相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保滩、涟城、南集、黄营、唐集、石湖等6个镇街将植树点规划于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去年共完成生态廊道造林900亩。深入实施生态屏障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古淮河、盐河、东张河、西张河、南六塘河、北六塘河、杰勋河、唐响河、一帆河等重要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涟水县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方案》,年底前在黄河故道沿线完成更新与新增造林1万亩,新建与完善生态廊道30公里,黄河故道沿线形成全长78.2公里的完整绿色廊道。深入实施绿美家园示范工程,以唐集镇唐集居委会、南集镇皂角村、涟城街道林码村、红窑镇颜下庄村为重点,高标准实施绿美村庄211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绿美村庄精品,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以点带面推动村庄不断绿化美化优化,助力乡村振兴。
在此基础上,我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毗邻城市与集镇区域重点推广珍贵、彩色、常绿树种,增加景观效果;靠近农民居住集中点和自然村庄地块,广泛栽植乡土树种、经济树种和木本粮油树种;结合黄河故道沿线土壤气候,推广速生无絮雄性杨树,不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同时认真开展故道沿线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与低效林改造,落实修枝、间伐、防病、补植等管护措施,全面提升造林质量,不断提升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健康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