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涟水 详情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助力招商项目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2024-05-31 09:41:21

县人社局副局长 谷桂林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篇好的调研文章集中反映了理论学习、基层实践、总结思考的智慧成果,是检验学员培训成效的重要参考。为更好地为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提供参考依据,县委党校推出“回声嘹亮”专栏,从2024春季学期主体班学员自主调研成果中精选部分文章予以刊载,供全县党员干部学习参考。

 

 

2023年,我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6个,总投资额48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74个;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73个、48个,为全县拼进百强县提供了强劲动能。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给就业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助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更好地服务全县重特大项目和企业用工需求?笔者就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就业促进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积极谋划,定期调查监测,精准服务企业用工。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优先”工作主线,把促进就业创业、服务企业用工作为重中之重,为园区企业建立“一企一表”制度,每月定期对企业用工缺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用工需求100人以上的企业安排工作专班点对点跟进服务,及时帮助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

(二)多措并举,拓展招聘方式,扎实开展招聘活动。通过“涟水直聘”“醉美五岛湖”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在《涟水日报》刊登县内企业招工简章,举办“创响江苏”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五一”专场招聘、高校毕业生招聘等各类线下招聘会等,以常态化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百余家企业成功招录员工6100余人。

(三)突出重点,强化工作合力,全力聚焦重大项目。坚持把服务捷泰、巨石等重特大项目招聘工作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2023年共为捷泰科技举办 9场“定制式”招聘会,其中,7月份组织的由200余名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参加的“职场体验官”探营捷泰科技、巨石集团活动,就促成100多例“成交”。

(四)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去年以来,县人社部门共组织开办母婴护理员、老年(病员)护理、叉车等各类培训班143期,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7892人,其中捷泰岗前培训1200人,为促进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夯实了基础。

(五)落实政策,强化支持引导,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引导和推动镇街和村(社区)积极开发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500余个。稳健布点乡村就业帮扶。在朱码街道桃柳村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共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190人,覆盖人口9600余人。

 

二、企业缺工问题及其成因

 

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相对突出。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例,企业用工达2.6万人,共有近50家企业缺工约1700人,绝大部分企业缺工在100人以下。其中缺工50~100人的企业有3家,缺工20~50人的企业有13家,缺工10~20人的企业有25家,主要缺电动缝纫、纺织、电子、普通操作工等工种。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一方面,企业对熟练工和技术工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求职者对企业薪酬和工作环境期望值较高,造成“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问题并存。

2.本地劳动力相对较为缺乏。我县虽然约有50万左右的劳动力,但其中约有30余万在县外就业。特别是80、90后等新生代劳动力,绝大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欢到沿海、苏南等发达地区就业务工。

3.大项目影响中小企业用工。目前我县新引资的捷泰、巨石等重特大项目在工资、福利等待遇方面都高于园区大部分企业,从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出现招工难。

4.就业服务工作合力不强。一是相关职能部门主体服务意识不强。很多部门和单位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各自工作职责。二是就业服务工作的队伍不强。县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前仅12个编制,实有编人员9人,而且年龄最小人员已48岁。

 

三、强化就业服务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要认真贯彻和宣传《就业促进法》,建立和完善就业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全县企业招工问题,推动人社、财政、妇联、开发区等部门及各镇(街道)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提升招工服务质效。继续对全县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表”制度,对重点缺工企业进行“点对点”宣传,及时为缺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桥梁纽带。

三要做好技能培训工作。利用多种平台,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宣传,鼓励培训机构开设无人机操作、数字技能等新兴紧缺型培训工种项目,重点突出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四要加强就业队伍建设。要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紧紧抓住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加强县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将机构性质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编制数量,适时启动人员招录工作,配强人员力量,增强工作活力。

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