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4年1月12日在涟水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龚怀军
现在,我代表涟水县人民检察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县检察院在县委和市检察院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整体工作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荣获国家级“节约型机关”“江苏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市先进基层检察院”等多项集体荣誉,涌现出全国检察机关“个人一等功”“全省检察机关先进工作者”“淮安市劳动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11个案例获评市级以上典型案例。
一、围绕中心大局,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践行检察使命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充分运用法治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服务更高水平平安建设。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年共批准逮捕115件164人,提起公诉490件690人。持续加大对危害国家政治安全领域犯罪打击力度,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对全国首例运用去中心化网络金融模式,利用虚拟币实施新型网络传销犯罪的“盘古社区”案9名被告人提起公诉,督促退赃1200余万元。
护航更高质量营商环境。制定实施《涟水县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建立检企联络工作室,落实专员挂钩机制,拓展法治护航企业发展新通道。积极参与“双走进、季季行”活动,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联合相关部门建立涉民营企业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机制,联动化解涉企行政争议案件22件,实现案结事了政和。
探索更有成效社会治理。充分发挥检察建议“抓前端、治未病”的诉源治理作用,针对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高处作业等特种行业无证、假证现象突出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联合应急管理、住建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排查出16名持假证上岗作业人员,合力压降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发放宣传册4500余份。制作《潘潘上当记》《借与不借》等系列反诈普法视频9部,一部作品获江苏政法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
二、聚焦主责主业,在追求高标准法律监督中提升检察质效
牢牢把握检察机关宪法定位,着力维护执法司法公正,守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持续发力做优刑事检察。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加强对刑事立案、侦查、审判活动的监督,诉讼监督质效位居全市前列。诉讼监督做法在全市交流,诉讼监督团队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优秀办案团队,一名检察官获评全省刑事审判监督优秀个人。扎实开展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纠正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违法41件。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核对台账资料、走访在矫对象500余人次。
精准规范做强民事行政检察。办理民事审判、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案件42件,以精准监督推动高质效办案。常态化开展虚假诉讼监督,维护司法公信,依法监督推动再审改判,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聚焦民事执行领域,强化对消极执行、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行为的监督,深入开展“深化行政检察监督 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办理行政诉讼监督案件97件。
刚柔并济做精公益诉讼检察。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制定完善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实施意见,以递进式监督实现诉前维护公益的最佳司法效果。积极运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汇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保护,参与调查取证办理案件率达85%,全市最高。聚焦民生福祉,答好“六长出题”。加强农产品溯源治理,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建立农产品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联动整治工作机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积极稳妥做好职务犯罪检察。深入推进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建立一体化办案和融合履职机制,着力提升在诉讼活动中发现职务犯罪线索的意识、能力。立案侦办全省首批、全市首例黄某利用职权实施的敲诈勒索案。在反腐败斗争中充分发挥检察作用,全年共审查起诉职务犯罪案件12件12人。协同县纪委监委、法院组织开展集中听庭警示教育活动5场,共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三、坚持司法为民,在推进高效能治理中展现检察作为
努力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创新驱动,以检察之力守护民生、保障善治。
着力打造“助农兴涟”特色。积极维护农村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情理法融合,以恢复性司法促进矛盾化解。强化耕地保护,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和乡村河道安全。聚焦农田生态资源保护,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巡查力度。推动《野生动物保护法》将野生蚯蚓纳入保护范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破坏土壤行为。
做优做响“小雨滴”品牌。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加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严格落实“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制度,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通过暖心邮路、互联互通直播课、实地教学等方式开展普法55次,覆盖师生近10万人次。“小雨滴”工作室被省妇联表彰为“三八红旗集体示范工作室”,“‘小雨滴’守护最美芳华”被评为省级工作创新案例。
加快推进“智慧涟检”建设。坚持数字赋能监督,积极开展数字检察工作,推动法律监督由被动向主动、由个案向类案、由办理向治理转变。养老金诈骗监督模型在全省竞赛中获三等奖。更加注重技术办案工作,提请市检察院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30次,发现并纠正错误鉴定4次。为高质效办案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抓牢自身建设,在锻造高素能队伍中夯实检察根基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担当实干之风,一体推进从严监督管理和鼓励担当作为,着力打造过硬检察队伍。
夯实基础,强化政治建检。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提升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新时代检察工作的能力。坚持党建引领互融共进,持续打造“涟青有为”党建品牌,充实党建工作力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唯干唯实增强法治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难题、出实招、办实事。
厚爱严管,激发内生动力。坚持走“人才兴检”之路,持续实施人才培养“薪火”工程,着力培养检察复合型专家人才,检察调研成果入选省级法学会5篇,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人才库2人。坚持“文化润检”,提升队伍活力,17名干警荣获市级以上荣誉表彰。坚持全面从严治检,淬炼过硬作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填报52条。
持之以恒,接受监督制约。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持续优化代表委员联络机制,积极推动听证工作规范化,建成运行集电子示证、同步录音录像、听证数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听证室,强化内部监督管理,把好案件“出入口关”,建立健全流程监管员制度,全程、同步、动态监督办案活动,对63个司法不规范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2024年检察工作安排
2024年,县检察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范”要求,坚持抓服务、强保障,抓办案、强监督,抓队伍、促提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全力服务发展大局,用力守护民生福祉,竭力维护公平正义,在新征程奋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中展现涟水检察新作为。
一是以强化政治建设为统领,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把主题教育实效转化为更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检察实绩。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认真落实政法工作条例,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解决难题、推动工作,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基本职责来抓,以接续打造新时代“涟青有为”党建品牌为抓手,不断增强检察人员“从政治上看”的能力水平。
二是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主动服务和融入涟水新发展格局,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做实“小雨滴”关爱工程,加强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规范开展涉案企业合规工作,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综合履职,做深做好检察护企工作,帮助在涟企业在法治轨道上放心经营、安心发展。做细做强“助农兴涟”检察工作,依法保护农业品牌,持续巩固土壤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成效,护航涟水农业产业做精做强,服务保障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以深耕法律监督主业为抓手,助推办案提质增效。全面把握新时代法治建设总要求,做实参与、跟进、融入式法律监督,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强化刑事诉讼主导责任,持续完善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工作机制,落实民事行政精准监督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法律监督品质。持续打造“大清涟”工作品牌,紧盯公益诉讼法定领域,抓好诉前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更深层次形成公益保护合力。加大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侦查力度,着力保持司法队伍纯洁、可靠。
四是以建设过硬检察队伍为支撑,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大力实施综合素能提升工程,注重实战实训、岗位练兵、同堂培训,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能力水平。持续优化检务管理,完善检察人员考核机制,激发争先创优意识。树牢大数据法律监督思维,推进数字检察深度应用,以“智慧监督”促进社会治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检主体责任,坚持以严的主基调持续强化正风肃纪,从严落实“三个规定”,以“零容忍”态度狠抓自身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纪律作风持续向好向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