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关切 整治噪声污染
政协涟水县十一届三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县政协委员 肖 肖
当前,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及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大,噪声污染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目前,全县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职责不清。噪声污染属地边界不清晰,职能部门管理出现盲区,相关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现象。二是管理不力。由于管理治理不到位,2023年县12345平台噪声投诉1889件,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三是规划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城市规划功能细分有待完善,部分居住区域受制于地理空间因素影响,给噪声污染防治带来挑战。四是宣传不够。噪声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宣传普及不细,群众环保认知程度不足,对噪声污染危害重视度不够。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明职责、重管理,推动噪声整治落细落实。明职责。明确工业噪声由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监管,建筑施工噪声由住建部门负责监管,交通运输噪声由公安、交通和住建等部门按职责监管,确保组织中各个部门协调合作、高效运转。抓落实。出台有效治理噪声污染细则,实行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落实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相关管理规定。强治理。实行分时段管理,在居民休息和重要考试时段严格管理,切实提高噪声治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强规划、控源头,推动噪声管理有力有序。在规划上求新。强化规划先行的噪声污染防范措施,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和建设布局。最大力度降低因城乡区域开发、新建、改扩建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审批上求严。生态环境部门要严格噪声污染环保审批,从源头防止噪声扰民。在保障上求实。加大整治力度,不定期开展执法行动,形成协同高效的噪声污染防治执法工作格局。
三是拓渠道、优宣传,推动噪声认识提质提标。注重活动引领。开展噪声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号召广大居民支持和配合噪声污染整治工作。强化媒体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全渠道普及噪声污染对人体危害。提高群众对整治噪声污染的知晓率和配合度。拓宽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实施24小时轮班制,对超标噪声发现一例整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