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民生福祉 共襄发展之举
【“两会写真】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岁末小寒至,意暖盼春归。1月10日中午,出席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以饱满的精神,陆续来到德润酒店向大会报到。会议期间,代表们将怀揣着沉甸甸的民意,带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就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大计。
在报到现场,人大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地办理报到手续,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简洁高效。完成报到后,代表们迅速进入状态,或认真研读材料,熟悉会议流程及相关安排,或交流履职心得,围绕热点、焦点问题交换各自建议。为了更好地传递民声民意,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代表们提前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提出了很多实质性的建议。
“今年我带来的是《关于将炎黄大道向东延伸拓宽至南集段道路的建议》。”县人大代表、南集镇党委书记汪树安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车流量和客流量的加大,现有的炎黄大道路至南集段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此段道路沿线有朱码街道、黄营镇、涟城街道、南集镇和阜宁县蒲南镇等地的20多个村庄,村民多以对外商贸往来、农产品交易为主,此道路为主干道路,由于路面较窄,坑洼不平,加之路边停放车辆较多,车辆拥堵现象普遍,严重影响道路通行,不但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制约着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加快改造提升,向东延伸拓宽路面,保持道路平坦,切实做好道路维修,同时,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公路养护管理责任,定期修补破损路面,做好公路养护。
“镇(街)工业集中区作为承载镇域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群众实现增收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工作经济体量、助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全县镇(街)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存量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县人大代表、黄营镇人大主席高红表示,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县镇(街)工业集中区发展质态,她带来的建议是《关于加快镇(街)工业集中区“腾笼换鸟”提升产出效益的建议》。她希望镇(街)工业集中区能够加大腾笼换鸟力度,鼓励经营主体技改扩能,对责权明确的闲置厂房,统一编制成册,形成镇(街)工业集中区投资图谱,积极招引优质项目入驻;强化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工业集中区产业集聚度和带动力;健全运转体制机制,明确进退标准,努力让工业集中区真正成为规上企业集聚区。
“这次我向大会提交的建议是《进一步强化城市主次干道经营和交通秩序管理》。”县人大代表、涟城街道涟州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董雅芝表示,涟州路社区境内的上海路和襄贲路出店经营和挤占城市道路、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比较严重,一直以来,既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又是城市管理的堵点和痛点。为此,希望多部门协调联动,加大管理和服务力度,疏堵结合,对多次劝导后仍有出店经营行为的经营者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到期后还不进行整改的依法立案查处,全力营造文明有序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同时也呼吁广大经营户和市民群众,大力支持和配合城市管理,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建设美丽涟水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县人大代表,朱码街道柴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凯最为关注的是乡村振兴。“近年来,柴市村合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做大做强柴市草莓采摘园和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8万元,广大村民们也尝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甜头。”他说,参会期间,他将把基层群众的声音带到大会现场,会后将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全力打好乡村振兴这场硬仗,书写一份崭新的发展答卷。
发展之声铿锵有力,民生之音丝丝入耳。采访中,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为涟水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