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1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涟水 详情

传递党的声音 凝聚向上力量

2023-10-20 08:45:17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创新开展“党校课堂进基层、教师送课进家门”乡村行活动,通过编织网格、师资下沉、“板凳课堂”等方式将阵地前移,用家乡话诠释“新理论”,用小故事阐述“大道理”。

 

坚持示范引领

以点串线扩大宣讲覆盖面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2月27日,县委党校率先在陈师街道居委会打造的县委党校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正式启动,文化礼堂内,党员干部济济一堂,县委党校理论室主任颜蕾开讲第一课——《党的二十大精神》,用生动的事例、丰富的内容、形象的宣讲,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党员干部的心田。

一次党课,就是一次党性锤炼;一个理论宣讲示范点,就是一个凝聚党心激发斗志的前沿阵地。为更好服务全县43000余名党员,通过构建“主阵地+示范基地+流动点”的理论宣讲服务网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目前,全县16个镇街“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已打造全覆盖,共开展各类宣讲50余场次,宣讲受众2300余人次。

 

紧扣主题主线

以学铸魂传递发展正能量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发生过无数惊心动魄的战斗,其中,1944年4月19日打响的高杨战役就是抗战时期涟水大地上的一场敌我双方投入兵力较多、战果最辉煌的战斗……”在高沟镇理论宣讲示范点,县委党校教师贾荣宣讲了当地的一段红色历史——高沟战斗,把党员干部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红色年代,在重温红色经典故事中接受红色洗礼,厚植家乡情怀,激发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

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主线,统筹县委“2233”发展战略和涟水革命史宣传,突出“主题鲜明、理论融合、联系实际”导向,组建宣讲主课攻坚专班,深入发掘我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发“1+3矩阵式党性教育精品课程体系”,精心打磨《从地方党史中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挖掘“苏北小延安”的红色文化内涵》等精品课程8个,微视频5个,以专题化、小切口讲清讲活新思想新理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内生动力,为涟水高质量发展积蓄巨能量。

 

创新活动载体

以学促干展现党校新作为

 

“学习好二十大就是要在基层工作中带好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服务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大东镇施洼村监委会主任魏善文感慨道。

成集镇表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与提升精准服务水平、激发创新创效活力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为民意识、担当意识,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的作为。

按照网格化、矩阵式、多渠道,统筹推进的理念,根据前期摸排情况,结合教师专业所长和课程储备编排相应的送学计划,通过课堂授课、入户宣传、赠送资料、互动交流等方式,入户走访60余户党员群众,赠送图书110余册,“拉家常式”的微宣讲,运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把握群众需求,反映群众心声,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以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的建立为契机,以打造街道党校的站位、培育示范党校课堂的理念,县委党校不断健全和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将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创成品牌,打造成党建工作亮点,相关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涟水融媒等县级以上媒体平台推介20余次。

“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县委党校起而行之,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创新宣讲形式,拓展理论宣传阵地的鲜活载体,把更多力量汇聚到推动涟水高质量跨越发展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孙以东说。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