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培育产业集群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攻项目 优存量 强载体
■ 融媒体记者 汪春雷 邵 仲
“目前已进入了屋面檩条安装及地面回填土工序,每天约30人进行施工,项目部将实行两班倒,进行抢抓工期,预计将在今年8月底9月初完工。”江苏众力光伏有限公司施工现场负责人黄玉跃说。总投资10.5亿元的江苏众力光伏有限公司,是我县做大新能源产业引进的产业链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50亿元,税收6000万元,我县各职能部门做好要素保障,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达效。
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我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通过攻项目、优存量、强载体,锻长板、补短板、强底板,争创主导产业领先优势,厚积新兴产业蓬勃后劲,焕发传统产业生机活力,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涟水特色的制造业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我县围绕绿色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PCB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及新能源、纤维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制定完善产业招商地图和招商攻坚清单,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以及引领性强、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好项目,千方百计“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今年以来,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 73 个,其中 10亿元至50 亿元项目 7 个、50 亿元以上项目 1 个。
“实施技改每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400余万元,实现危废零排放,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助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技术与设备居国内领先水平,预计今年企业实现销售8亿元,利税8000万元。”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训国说。淮安锦纶化纤有限公司投入2000万元上马的“聚合工段单体回收”技改项目,使危废料实现再利用,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我县突出企业梯队培育,大力实施百企升级行动,加快推动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超亿元、亿元企业进头部、优质企业股改上市,积极构建龙头企业引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县上半年规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7.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80.1%。
平台是产业发展的沃土。我县紧扣“申创国家级经开区”目标,重抓园区建设,协调推进“一区三园”融合发展,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着力培育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我们按照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要求,紧盯时间节点,倒排项目工期,推进项目开工、建设、投产各个环节,为项目发展提供最优营商环境。”县经济开发区项目帮办人员马进飞说。
建强平台载体,承接产业集群。我县围绕“产业发展质态、对外开放水平、科技创新能级”三个持续提升,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新材料产业园聚焦玻纤上下游配套,形成以玻纤为核心的百亿新材料产业。空港产业园围绕捷泰新能源项目下功夫,建成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打造长三角新一代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今年以来,全县35 个省市重大项目均超序时推进,完成投资 136.84 亿元、占年度计划 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