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商务局补齐短板 奋勇争先 全面完成项目招引目标任务
■ 融媒体记者 徐文生
本报讯 “2022年,在全县项目招引考核工作中,我们对考核办法研究不透,签约项目把关不严,申报签约的项目质量不高,导致签约项目转化率偏低,考核得分与项目招引实绩不匹配,给‘市对县’项目考核带来较大被动。”县商务局局长王飞表示,对于今年项目建设工作,要深刻反思,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全面贯彻落实县委“2233”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招商引资“1211”工程,紧盯全年目标任务,重抓项目招引考核,强抓每个细微环节,把每一项措施变成每一个扎实的行动,把每一道招商必答题做得尽善尽美,坚决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项目招引上来,扭转被动局面,不断鼓劲加压,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效率、更严的要求,推动全县项目招引站排头、争进位、夺金牌,为“申创国家级经开区,加快建成全国百强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吃透文件精神,做到有的放矢。既要把握计分重点,不放松目标完成率,更要注重签约项目开工转化率,认真研究和吃深吃透考核细则,全面梳理计分方法与重点,找准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思路再拓宽,方法再创新,对标考核体系与计分办法,坚持目标导向、序时导向,加快追赶进位,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指标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压力传递到位,形成任务紧逼、督导紧逼、考核紧逼的高压态势,确保少失分,不失分,得高分。
加强沟通协调,提升工作效率。科学追求速度,重视项目质量,严格落实重特大项目研判决策推进机制,形成项目数量与质量完美结合。积极主动与市招商办、县考核办等部门沟通,周周联、月月访,争取给予更多的业务指导,及时了解周边县区项目招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对上级部门反馈的问题,分类梳理、及时交办、主动解决。与县代办中心做到无缝衔接,放大“涟快办”品牌效应,全力维护具有涟水特色的“金字招牌”。要素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贴心的关怀,确保项目申报一个,落地开工一个,竣工投产一个。
优化项目管理,推进实质转化。建立签约项目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项目签订后,第一时间纳入督查范围,对签约项目实地考察,对落地项目现场督查,对转化项目绩效评估。加强通报力度及通报结果的运用,对多次通报仍无进展的,发函提醒;对多次提醒仍无进展的,及时反馈县考核办和营商办。同时,每月对签约项目推进情况实行现场会商会办,找出存在问题,有的放矢,确保项目按既定计划有力有效实施,直至实质性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