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网站首页 涟水 详情

(喜迎二十大)涟水:有居变优居 老旧小区“逆生长”

2022-09-29 09:33:27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摄影:刘锦国

 

一座城市的更新,不仅体现在拔地而起的建筑中,也弥散在温馨有序的老旧小区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涟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2013年至今,涟水对88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改造提升,涉及居民近20000户,提质面积约240万平方米。一个个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健身休闲广场、党群活动中心等适老、适幼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照明设施完善、道路硬化方便,居民住得更舒心……

 

为民——

怎么改?群众说了算!

 

走进现代名流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居民楼粉刷一新,路面平整宽阔,古韵凉亭与成荫绿树交相呼应,崭新的健身区成为居民活动的主空间……经过改造,曾经的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蜕变,焕发新活力。

现代名流小区的变化是涟水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从“老破小”实现“逆生长”,老旧小区成功改造有何经验?涟水给出答案:想民之所愿、办民之所盼,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得民心、合民意。

现代名流小区在改造项目启动前,县住建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街道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发动群众方案共谋,围绕道路破损、健身设施缺乏等问题征集到数条意见建议。最终,从建筑改造、道路提升和配套设施优化三个方面着手,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把改造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小区改什么、怎么改?居民最有发言权。改造全过程中,小区居民都发挥主体作用。“能不能增设停车位?”“能否对小区绿化进行改善?”在社区议事会上,居民代表、社区干部、工程设计师以及党员代表等齐聚一堂,通过聚焦实施“菜单式”改造,找准“症结”精准发力。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以问卷调研的形式,最大程度地把小区居民的改造意愿收集过来。”相关负责人说,在充分吸收居民意见建议后,通过召开议事会,对改造方案不断细化和完善,让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真正贴合群众的需求,居民的认同感、幸福感节节攀升。

 

便民——

啥都有,不比新小区差!

 

老旧小区改造是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改造老旧小区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

“不管是道路、楼道、管线,还是小游园、绿化都和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住了十几年,感觉好像又住了一回新房。”银杏花园小区居民高阿姨谈起老房子里住出的新幸福时,嘴角难掩笑意。

银杏花园小区始建于2005年,最突出的问题是道路积水、管道堵塞、楼道昏暗、小区内没有停车位,给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小区居民反响强烈。改造后的小区,路面平整、外墙出新、雨污管网分流、新增停车位,目之所及,整洁有序、安全舒适、赏心悦目。“在进行设计时,我们充分研究了小区历史文化和建筑景观风格,围绕银杏进行了主题设计,通过色彩和图案设计、景观小品、公共空间设计,引导形成以银杏为主题的特色风貌。”相关负责人表示。

排水难、停车难、休闲健身难……一直是老旧小区的通病。涟水把严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贯穿改造全过程,实行挂图作战抓进度,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每月召开项目推进会,确保民生工程落到实处。一个个老旧小区,见证着历史变迁,陪伴着一代代人成长。一处处老旧小区改造,解决了群众最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安民——

住有所优,建管并重齐发力!

 

想要常葆小区活力,还得改善内部机能。作为涟水较早的小区之一,去年底,桃园小区(西区)完成了老旧小区改造,发生了美丽蝶变。

而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一些“看不见”的变化也在孕育。涟城街道、县住建局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加快构建“红色物业”体系,打造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新模式。

“红色引领”破解管理痛点难点,为业主提供了更加多元便利的服务。困扰业主的防水问题在沟通中迎刃而解,被施工方意外挖断的水管由物业主动承担起修复责任……随着一桩桩“关键小事”办实办好,群众切实感受到“红色物业”的温度,居民的幸福感“原地升级”。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实施,共建共享理念也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居民愿意主动自愿承担起小区的后续管理,居民从“局外人”变为积极参与小区建设、倾心倾力筹谋划策的“主人翁”。改造好的老旧小区成为居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以“新”换“心”的行动也会是民生工程最坚实的印记。

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