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梅英:扎根乡村 甘做教育“点灯人”
■ 融媒体记者 朱 云
她扎根乡村小学,心系农家子弟,研究乡村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用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守候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让农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就是徐集中心小学教师卢梅英。
帮教助学,呵护乡村儿童健康成长
乡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为了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卢梅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兼职妈妈”。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谈心,深入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家庭情况。走访中,她了解到班里的小琪(化名)同学家庭特殊,母亲去世,父亲酗酒,懒于劳作。卢梅英了解后多次上门,与其父亲沟通交流,让他对孩子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其父深受感动,生活态度发生较大改变。看到该生家中杂乱不堪,卢梅英手把手地教孩子洗衣、做饭、整理房间,使其学会照顾自己和父亲。小琪学习基础差,卢梅英就利用课间对她进行面对面辅导。在卢梅英的关心、帮助下,小琪的学习成绩逐步提升,原来沉默寡言,现在阳光开朗,积极上进。
类似这样的特殊家庭孩子,卢梅英总是特别地关心爱护。她常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们参观图书馆、游览五岛公园,走进消防大队、追寻苏北小延安的红色印记……让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孩子们像小鸟般围绕在她身旁,欢笑不断。
为帮助更多的留守和困境儿童,她组建了“‘蒲公英’帮教助学志愿服务队”,带领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从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关心、帮助留守困境儿童,让这些孩子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帮教助学”行动中来。
潜心科研,努力突围乡村教育困境
一路走来,卢梅英深知乡村留守、困境儿童较多,老师教育教学的方法必须与时俱进,符合当下现状。因此她带领团队走入家庭、社会调查了解,积极思考、探索对策,试图找到更好的策略方法,突破现实困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经过三年多的日积月累、研究探索,立项为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顺利完成。课题组探索总结出“培养习惯,自能发展”“体验活动,自信发展”“丰富课程,全面发展”“多元评价,个性发展”等四大语文教学策略,使留守儿童在习惯养成、性格形成、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发展。
“教育是为孩子的人生奠基,乡村教育更是为乡村家庭和乡村社会奠基,我们要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教育者。”这是卢梅英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还带着团队开展了《基于儿童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内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涵育文化自信:乡村儿童生趣语文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等省级项目研究。在多项研究基础上,她创造性地提出以“联系生活开发、训练学生言语智能”为核心的“生趣语文”教学主张,让学生在体验、浸润中“产生、生发、生长”学习的兴趣、生活的情趣、人生的志趣,在情趣共融中习得语言、发展思维、提升品格。学生们都很喜欢听她的课,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国家、省、市级优课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先后受邀到省内外多所学校进行公开教学与交流。
甘为人梯 积极引领乡村教师发展
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儿童的幸福成长,关键在教师。卢梅英先后担任江苏省第一、二、七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导师),她坚持示范引领,从师德修养、课堂教学、论文写作、课题研究、读书学习等方面带着老师们共同研修成长。她常常在下班后与老师们在线上交流研讨,从课堂教学的目标、方法、环节安排,到论文的标题确定、案例论证、文献引用等,事无巨细,直到深夜才休息。
近五年来,卢梅英为老师们开设县级以上示范课、专题讲座40多次,辅导教师参加各类竞赛获奖50多人次,深入学校调研、指导累计听评课200多节。她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乡村培育站优秀导师”,淮安市“劳动模范”“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受聘为淮安市第二、三、四、五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四有好老师”“涟水名教师”等称号,被推选为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做的都是分内之事。能够在乡村教育的第一线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力量,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面对荣誉和赞美,卢梅英很谦逊。朴素的话语和行动之下,是一颗永远为乡村孩子茁壮成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