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健康 详情

县人民医院:打造“一体化”急救模式 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2022-06-17 08:48:13

■ 通讯员 左曙东 蒋俊杰 王 雯

“健康路上,你我同行。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我们对成功的追求;每一次成功手术,都是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始终坚持生命至上,通过提升急救水平和能力,让死亡变得不那么容易。医院急诊急救体系的完善和‘五大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夯实了为涟水及周边百姓提供高效、专业、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根基,同时也为涟水‘冲刺百强县’提供了坚强的医疗保障。”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左扬松说。

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及重点疾病防治水平,建立完善转诊、会诊、救治网络,建设新型医疗急救体系,县人民医院举全院之力推进“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学科建设,让救治流程再优化,救治时间再缩短,救治效率再提高,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上级关心支持 提高综合实力

 

县委县政府一直关心县人民医院建设发展,划拨国债资金亿余元用于综合实力提升。该院已投入国债资金三千余万元用于急诊专科建设、布局调整、功能优化。急诊科改造后,布局细化,设立了医疗区,包括预检分诊、急诊诊室、抢救室、清创室、治疗室、输液室、急诊观察室(20张床)、急诊病区、EICU;还设立了支持区,包括急诊挂号、收费、药房、临床检验、医学影像、急诊超声、急诊心电图、警务保安室等,做到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全力开展抢救。功能优化,以五大救治中心为龙头、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完善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院后重症救治中心的连续性危、急重症分级救治体系和跨区域协同救治机制。

 

加强资源整合 急救关口前移

 

为进一步提升急诊急救水平,实现急救关口前移,县人民医院将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合并设立急诊重症医学部,形成人员、设备、功能统筹调度管理。实行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医护轮训制度,定期安排急诊医生护士到重症医学科轮训,提高急诊医生护士的重症抢救水平;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到急诊值班,将重症医学的急救能力前移到急诊。

与此同时,该院将急诊和重症医学科的设备进行整合,将重症医学科的呼吸机前移到急诊,每张床配备一台呼吸机,大大提高急诊抢救呼吸功能的支持,降低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到病房途中风险,在急诊进行全方面的生命支持和急救,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移到病房。急诊重症医学部加快急诊新技术的开展应用,将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前移到急诊,如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体外人工膜肺技术(ECMO),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此外,该院坚持靠大靠强,经常邀请上级专家来院指导培训急诊急救知识,提升实战水平。定期邀请江苏省知名急危重症救治专家、淮安市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杜叶平来院查房、讲学、传授急救技能,提高急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帮助医生提高业务能力。多次邀请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首席专家张利远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王立祥教授来院指导急诊规划改造,优化布局流程,帮助提高急诊急救技术水平。

 

急救无缝衔接 措施精准到位

 

县人民医院实行“院前急救、院内急诊、院后重症急救”一体化,建立无缝接的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救治机制以及日常急救与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相结合的急救网络。

今年6月6日,该院院前、院内、重症急救体系无缝衔接,成功挽救一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生命。据悉,66岁患者王某,有冠心病史,一天前受凉后咳嗽逐渐加重,并出现心悸、胸闷、气喘,端坐呼吸,在家服用速效救心丸后症状未见好转,家人随即拨打120送至该院急诊科。

入院时,患者神志昏迷、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立即为其开放静脉通路、吸氧、心电监护,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50%。急诊重症医学部主任胡男彬诊断其为急性左心衰竭、肺部感染,立即指挥医护团队为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但在药物和仪器治疗下,效果不佳。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随时会发生心跳骤停,急诊科医护人员紧急将患者护送至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在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患者症状仍未见明显改善并出现心源性休克,血压低至80/50mmHg,急请心内科会诊。心内科主任朱从飞和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磊共同分析,患者心衰情况严重,心源性休克难以纠正,决定为其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以纠正休克、缓解心衰,增加心脏灌注。黄磊立即与其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决定实施手术。考虑患者心源性休克血压难以维持及需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困难,病情危重不宜搬动,黄磊与朱从飞商讨后决定为其行床旁IABP。一切准备就绪后,黄磊和朱从飞密切配合,仅用短短10余分钟熟练行股动脉穿刺、IAB导管置入等一系列操作,在床旁为患者成功实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床旁摄片调整导管尖端位置,经IABP治疗患者血压逐渐稳定,心脏负荷大大减轻,循环及冠脉供血明显改善,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术后第2天,患者成功撤除了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4天,撤除了置入体内的反搏球囊。目前,患者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已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治疗。

 

学科通力协作 患者转危为安

 

院前急救是急救急诊医学的首要环节。多年来,医院120急救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有覆盖灵敏的网络通信,有指挥协调的调度中心,有业务素质精良的医护队伍,有转运急救的器材设备。目前,急救中心配备10辆急救车,其中3辆负压救护车,每辆救护车都配有呼吸机、自动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心脏按压泵、吸引器、急救箱等急救器材。120急救中心已形成“统一指挥、合理分流、就近派车、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急救体系,融指挥、调度、急救为一体,便于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统一,利于危重患者一体化治疗。

救治关口前移,加强多学科协作,发挥“五大中心”功能,让患者转危为安。今年5月9日,外地货运司机李某运货至涟水突发心梗。医院胸痛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院前急救、急诊科、导管室、心内科等多科室通力协作,在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及时救治,成功挽回患者生命。据了解,当日李某驾驶货车长达4小时运货至涟水,途中突感胸前压榨式疼痛。停车休息后,仍感胸痛并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于是他拨打120求救电话。120随后按要求安排负压救护车前往转运患者。在救护车上,穿戴防护服的院前急救人员分工协作,一边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吸氧等急救措施,一边进行流调,查看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等疫情防控情况。10分钟后患者到达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投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图检查、心梗三项检查、核酸标本快检和普检……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急诊值班医生根据患者症状及检查结果诊断为急性心梗,除了给予患者口服药外,同时通知心内科前来会诊,经会诊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此病凶险进展极快,必须尽早开通堵塞血管,否则有心跳骤停危险。由于患者病情紧急,身边又无亲属,值班领导当机立断:“一切按胸痛中心救治原则,先救治、后收费。”心内科主任朱从飞带领医护团队立即为其实施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手术,打通患者闭塞的血管,成功挽救其生命。

据了解,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的评审,建成了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也是淮安市县区医院中唯一的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近三年,冠状动脉造影手术2500余例、PCI手术约1500余例,其中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460余例,急诊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还与周边的6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胸痛急救协作关系。

 

患者生命至上 病情就是命令

 

县人民医院自建设“五大中心”以来,创造了无数个生命奇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今年3月26日22时7分,70岁患者庄女士因“急起右肢无力伴反应迟钝”,并且不能活动、言语不清、双眼向左侧视、呼之不应,家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入院经放射报告诊断为脑栓塞。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情况十分危急。医院立即开启脑卒中绿色通道,神经内科主任翟正平组织全科精干力量进行会诊,在副主任姜楠的主持下行“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经皮大脑动脉球囊扩张形成术+脑动脉内溶栓+脑血管造影”。整个手术持续了3小时59分,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患者家属抱在一起喜极而泣,对救治医护团队深表感谢。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康复良好,语言表达清晰,四肢活动自如,未留下任何后遗症。

大脑是“生命的本源”,其复杂的神经结构,意味着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会引起脑组织损伤疾病。在现代社会,它既普遍,又凶险。为挽救患者生命,该院卒中中心不断提升救治水平,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能开展急诊溶栓取栓,避免了很多患者的肢体残疾。近三年进入卒中绿色通道的1330人,溶栓近300例,其中急诊取栓10例,均开通血管,急诊动脉瘤5例、动脉支架8例,好转率在95%以上。

日前,产妇王女士成为“急危重孕产妇绿色通道”高效率救治体系的受益者。今年5月23日上午8时56分,产科副主任季清宁接到急诊室电话:“两分钟后120将送来一位在家分娩的产妇,情况紧急,请立即派人到急诊室来应诊。”季清宁立即叫上助产士李敏一同来到急诊室查看母子。

产妇因第一次怀孕缺乏经验,在家肚疼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分娩一男婴,并自己用剪刀剪断脐带,但胎盘还未娩出。抢救室内医护人员对产妇实施吸氧、开放静脉通道、抽血备血、打开接产箱、铺好接产台面娩出胎盘、给产妇会阴部消毒、检查新生儿体征……一项项抢救措施有条不紊地进行。完成抢救后,母子平安。

据专家介绍,院外分娩非常危险,新生儿出生后很容易造成窒息、损伤;如果产妇胎盘没有及时娩出,或者娩出没有及时处理,很有可能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均通过市级验收,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提供了组织保障、技术保障、急救能力保障。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依托市第一、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技术力量,通过省妇幼网络平台,实现了孕产妇双向转诊通道、落实了高危孕产妇三级转诊制度和专案管理制度。在人员进修、专科培训、轮转锻炼等方面,线上线下联动进行远程指导、网上诊治,优化了诊疗服务效率,深化了远程会诊、结果共认、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目前,产科拥有床位40张,年分娩量2000余人。新生儿科每年收治新生儿近千名,其中抢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600余例,有创呼吸机治疗50余人次,无创呼吸机治疗200余人次,抢救成功最低孕周28周、最低体重930克的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此外,该院创伤中心系市级创伤中心,由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科室组成,通过整合,目前组织健全,专家团队完善,能够在急诊手术室开展创伤综合救治,为患者的及时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注重培训演练 提升应急水平

 

为提升医院应急医学救援队现场救援能力和水平,增强队伍的整体配合、应急指挥、组织纪律、信息保障、后勤保障等能力,医院组织各科室近200名医务人员举办了基本急救技能、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应急预案、集结出发流程、现场医学救援等内容的应急培训和组织演练,并模拟在某乡村发生暴风雨,房屋倒塌,出现煤气泄漏及多人受伤事件为背景案例。通过演练,检验和提升了医院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过程中的决策指挥、组织协调、舆情应对等能力,进一步磨合了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协作水平,以确保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有序、高效开展。

该院党委书记左扬松在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时表示,风正扬帆再起航,跨越发展正当时。县人民医院将一以贯之地践行“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医者使命,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紧扣“五大中心”建设,持续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为护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