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三农

蟹田里的“好丰景”

■ 融媒体记者刘元 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九月圆脐十月尖”的食蟹季节,在红窑镇颜下庄村的“王牌大闸蟹”养殖基地内,老板王寿军正在辛勤忙碌着,随着渔网的慢慢收紧,一只只“生龙活虎”的螃蟹露出水面,在网中“横行无忌”地攀爬着,沉甸甸的“收获”足有50多斤。“今年螃蟹的长...

东胡集镇陈圩村:小空间服务柳编产业促增收

■ 通讯员胡学元孙明君 本报讯涟水柳编历史悠久,分布在多个乡镇,东胡集镇柳编技艺尤为精湛。特别是东胡集镇陈圩村的新美柳编产业,规模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带动就业人员最多。新美柳编项目由航帆柳艺合作社经营,现有厂房2000多平方米,年销售500多万元,用工200余人。今年...

朱码街道柴市村:构建“红”网格 架起连心桥

■ 通讯员周炎朱丹 本报讯近年来,朱码街道柴市村着力建设党建“红”网格,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群众的实践路径,架起党群工作的“连心桥”。今年该网格获评涟水县首批四星级网格。红色网格聚人心。以“一网格、一小区、一家人”为理念,按照“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便于活...

一片芦笋种出一片希望

​【中央媒体看涟水]■半月谈记者陆华东芦笋产业具有经济效益好、带动增收能力强等特点。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结合土壤气候条件,从政策推动、技术驱动、协会互动、品牌带动、三产联动、市场拉动六个方面支持芦笋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致富路。10余年培育超10亿元芦笋产业在涟水县红...

陈师街道国民村开展公共空间治理 助推壮村富民发展

■ 通讯员丁志强嵇清清 本报讯今年以来,陈师街道国民村深入开展公共空间治理,通过“清、收、用、管”,盘活空间资源、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产业融合,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范流程,完...

打铁花,不一样的烟火

■ 融媒体记者杨海燕通讯员李珊 夜幕下,火红的铁水被匠人猛力击打后飞向天空,一朵朵耀眼的铁花在夜晚绽放,化作一场漫天缤纷的“铁花雨”……这是红窑镇金鸡坨生态农庄每周六晚八点推出的非遗民俗表演——“打铁花”,场面震撼,引人惊叹。“打铁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樊卜村:宣传村规民约 共建和谐乡村

■ 融媒体记者徐强 “要自觉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红白喜事从简,履行好自己应尽的基本义务……”近日,朱码街道樊卜村组织开展村规民约宣讲活动,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倡导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在活动现场,该村村干部详细介绍了村规民约的制订过程和意义,并逐条解读村...

我县完成2023年度全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发放工作

■ 通讯员张雅芝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保障农业生产能力,守护粮食生产安全,引导农民增强耕地地力保护意识,确保耕地不撂荒、地力不下降,今年来,县财政局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及时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户手中,圆满完成了2023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

唐集镇月塔村:打好“三套拳” 做优土地流转大文章

■ 融媒体记者樊荣 通讯员马源甫 本报讯唐集镇月塔村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以来,压茬式推进“清、收、用、管”工作,不断释放发展红利,形成叠加效应。农地空间作为村集体核心资产,是集体增收的主要来源,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盘活了乡村振兴发展“新空间”。苦练“排...

南集镇范荡村:文化文艺进万家 乡风文明新风尚

■ 融媒体记者徐文生 近年来,南集镇范荡村紧紧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大力传承和发展南集小淮戏特色文化。2006年,范荡村成立了全县第一家村级艺术团——“涟水南集范荡乡土艺术团”,成员都是本乡本土的农民。平时他们利用农闲时间创作,“自编自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