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县淮剧团:敢闯敢为守正创新 践行使命勇攀高峰

2023-07-27 08:38:42

■ 融媒体记者 潘 曼

 

“村里有个管得宽,拾到鸡毛当令传;早管邻居丢了碗,晚管干部烧错锅;结怨当作成绩簿,吃闷化为喜酒喝;半百党员布褂裤,春满田园一幅图……”7月20日,由县淮剧团创排的2023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大型现代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在县大剧院成功首演。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高超精湛的表演技艺,令现场观众沉醉不已,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近年来,县淮剧团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作为执着追求,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创排了“村官三部曲”“党员三部曲”等一批精品力作,先后获得全国首届小戏小品优秀剧目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全国文化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全省“双服务”先进集体等奖项和荣誉,被誉为淮剧“涟水现象”。前不久,中宣部《文艺信息》和《江苏宣传工作动态》对淮剧“涟水现象”作了宣传推介,中宣部艺术司司长刘汉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给予批示肯定。

 

党管艺术 深化改革增强原动力

 

县委县政府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弘扬淮剧艺术始终,深入贯彻文化强国战略部署,制定出台《关于强化思想引领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培养名家打造精品名作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为剧团核定编制30个和员额指标15个,促进剧团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演职人员心无旁骛抓创作,多演戏,演好戏。打破行业壁垒和体制障碍,实行剧目揭榜挂帅制,吸引省内知名编剧、导演、作曲等主创团队加盟;投入近200万元,委托扬州艺校、淮安艺校定向培养20名淮剧学员,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形成了一支梯次分明、结构合理、创新创作能力突出的文艺团队。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定期组织评选表彰奖励“双名”典型;对送戏下乡超出场次,给予4000元资金补助,进一步调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创办、领办了78支艺术团体,倒逼剧团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定单下菜”,实现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有机统一。

 

守正创新 淬炼精品增强生命力

 

上世纪末,老演老戏、老戏老演的固有模式,使剧团的生存陷入困境。有人凭借贷款度日,有人靠“客串”司仪养家,有人无奈选择离开。2010年,县淮剧团不等不靠、背水一战,全团停发三个月工资,党员干部带头集资,职工紧跟慷慨解囊,共筹集资金60余万元,创新排演《鸡村蛋事》,荣获省“五个一” 工程奖,在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上杀出一条血路。此后,相继创作了反映时代精神和群众心声的《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哎呦,我的憨哥哥》《村里有个管得宽》多部大戏和《鸡村大事》《芝麻官钻笆斗》等经典小戏,生动塑造了大学生村官、留守村官、扶贫村官三大主人公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感人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十年广大农村的历史性变迁,讴歌了基层普通党员干部“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质朴情怀和时代风采。

 

初心为民 普惠群众增强感召力

 

每一时,他们都是角色,每一处,都是他们的舞台。菜场里,观察买菜的市民;公交车上,与乘客侃市井万象;下乡演出,与党员群众,话家长里短,谈酸甜苦辣。每年送戏下乡120场,春夏秋冬,不是在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

县淮剧团始终把“有信仰守初心、有情怀敢担当”写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具体实践中,场内场外,他们永远在不停地奋斗着。演员王春华为了一个“抢背”,伤了脚骨,他拖着一只穿拖鞋的伤脚毅然走上舞台;支部书记张献忠坚守排练场,脚肿得像馒头,还自嘲自己的脚很“卡通”;白玉兰奖获得者许晴因为多年沉积的伤腿,膏药、地塞米松是她随身带的“小锅饭”。县淮剧人凭着对淮剧事业的初心和热爱,自觉担当起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先进文化的播种机,塑造的正面典型角色人物,更是成了群众学习的榜样,为家庭和睦、邻里和善、社会和谐注入了春风化雨的不竭能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借鉴先进院团经验,持续打磨《村里有个管得宽》等现有剧作,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淮剧精品,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积极践行‘象征意义’历史使命、‘跻身百强’向上攀登、向下扎根。”县淮剧团团长翟永军表示。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