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本站推荐 详情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1-12-27 09:33:48

■ 融媒体记者 杨海燕




摄影:刘锦国

2021年,我县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全力推动相关文件落地落实,成效显著。

聚焦初心使命 , 扛起责任担当。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领导力量,构建县级领导干部挂钩镇街、省市县委三级帮促工作队结对帮促重点帮促村、“第一书记”专职帮扶重点帮促村、普通党员干部结对帮促低收入农户的立体式帮促格局。强化顶层设计,画好乡村振兴“路线图”,严格督考推进,高效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和责任落实。

聚焦产业兴旺,厚植发展动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形成“项目等资金”良好态势,今年累计入库项目42个,累计统筹上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省市委帮促工作队、产业富民等资金1.02亿元,精心打造优质食味稻米、青芦笋、中药材、食用菌等一批特色产业名片。拓展村集体增收路径,扎实开展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清理盘活专项行动,加大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推进力度,积极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险试点。创新扶贫资产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发扶贫资产管理系统,在全省率先探索“扶贫资产+保险”模式。

聚焦生态宜居,绘就美丽画卷。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片区行政村双车道“四好公路”全覆盖,建成涟沭结合部片区旱改水工程,实现片区乡村网络全覆盖,累计实施新型农村社区项目45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1.2万余户,大胡社区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创建名单、数量全市第一,成集条河、高沟扁担、黄营朱桥、红窑夏楼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探索长效管护机制,推行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综合管理及社会化管理模式,构建环卫保洁、垃圾分类收运、再生资源、便民服务、公共设施管护“五网协同”市场化运行体系。

聚焦乡风文明,树好精神支柱。强化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活动,组建县镇村三级“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四送六进”等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定期组织“涟水好人”发布和乡贤现场交流活动,打造“德馨安东”好人品牌,实施苏北小延安军旅小镇项目,打造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线路。

聚焦生活富裕,擦亮乡村振兴幸福底色。强化动态监测救助,建立完善跨部门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联共用机制。持续推动创业就业致富,强化已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金融帮促政策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8263笔2.28亿元,同比增长67.03%,预计全年发放2.5亿元,同比增长31.58%;强化统筹带动项目收益分配,助农持续增收,今年分配到户888.7865万元,惠及农户2.47万户、7.7万人;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今年累计培训189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92个,3159个低收入劳动力实现就业;在原“阳光扶贫超市”基础上升级打造“涟水县富民超市”为民服务平台。提升社会保障力度,紧盯农村群众迫切需要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重点问题,持续实施“扩面提标”行动。

聚焦人才支撑,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活力。强化乡村振兴管理人才培育,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在发展产业、化解矛盾、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强化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提升农民创业、就业能力素质。不断优化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环境,推动乡村人才伍建设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强化公共服务人才培育,深入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继续落实政府购买基层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和”三支一扶”计划,推动乡贤人才感情回归、项目回归、资源回归。


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