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

2021-10-15 08:44:38

中共涟水县委党校 贾 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问题仍将长期存在。”相对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下,依靠个人或家庭的劳动力所得或其他合法收入虽能维持其生存,但无法满足在当地条件下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其他生活需求的状态。如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相对贫困群体,积极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是势在必行的结果。

一、建立明确的相对贫困标准,完善动态监测机制

相对贫困治理的起点在于准确识别相对贫困群体,考虑到我国城乡、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应结合地区贫困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生活水平,设定符合本地情况的相对贫困标准。此外,考虑到相对贫困群体易因外界变故致贫,可探索建立“相对贫困线+致贫原因”的相对贫困识别指标,提升识别精确性。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建立相对贫困人口信息库,利用民政、扶贫、住房、医疗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基层主动发现机制,开展动态监测和管理,实现风险点的早发现、早帮扶。

二、做好扶贫政策有力衔接,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形成了系统完备的脱贫政策体系。当前,我国贫困治理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做好扶贫政策的平稳过渡至关重要。要做到“四个不摘”,有序调整扶贫政策力度和节奏,坚持志智双扶,防止政策养懒汉和泛福利化倾向,激发相对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持续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确保相对贫困人口不返贫。推动教育公平、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相对贫困人群生活质量,满足非生存性需要。优化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政策,调整政策针对性,鼓励相对贫困群体创业就业、脱贫致富。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执行监督机制

政策效果的发挥关键在于执行,相对贫困的治理不是一日之功,必须健全执行监督机制。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贯彻落实的基础,只有建设好基层组织,政策执行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定期开展基层干部思想教育,帮助切实理解相对贫困的内涵实质,做到学懂、弄通。强化专业工作能力建设,开展业务能力学习培训,运用正向激励手段,发挥优秀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干部主动学习、积极作为。建立合理的监督考核制度,对基层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执行等多维度考核,确保政策宣传、实施到位,相对贫困人口切实享受政策福利,相对贫困治理落地落实。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