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网站首页 涟水 详情

红窑镇:芦笋基地复开园 群众欢欣忙‘春耕’”

2020-02-22 08:25:02

■ 通讯员 喻 敏 陈 瑞 陈 涛

春耕备种不误农时。2月14日上午,一场春雨后,在红窑镇李庄村千亩芦笋园一角,10多名群众正在各自的工作区域翻土、施肥,一派繁忙景象。

芦笋种植大户胡敏爽喜笑颜开,惊讶中尽是感慨:“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开园复工,相信今年照样会有个好收成!”

不仅是李庄,当地种植芦笋的金城、延寿、颜下庄等村都在加紧复工。“我们坚持抗疫、生产两手抓、双促进,在持续巩固战疫‘人民防线’的同时,积极有序开展复工复产工作。”红窑镇党委书记吉海说。

疫情防控关键期,恢复生产同样刻不容缓。作为全县率先开展“飞地同创”的扶贫项目之一,总投资2200万元、占地面积1100亩的李庄村大棚芦笋种植基地,肩负着全村3000人的希望。

芦笋基地开工这些天,红窑镇扶贫专干、李庄村党总支书记薛进军压力不小:“时令不等人,现在正是施肥的最好时机,但复工的同时,更要保安全。”

好项目来之不易。为了让有限财力实现扶贫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红窑镇这两年动足了脑筋——积极引进经营主体并充分利用省产业富民资金,采用“抱团发展”与“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相结合的模式发展芦笋特色产业。

“市场的事要按市场规律办,老板出大头、群众出劲头,事情就容易对头。”镇长魏玉国说,当地政府“既当红娘又陪嫁妆”,如今项目面临大考,必须“拽一把”,助力过关。

如何让群众放心“走出家门”,这是摆在镇村干部面前的第一道坎。

“关键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镇组织委员王波说,为打消群众顾虑,镇村干部是“磨破了脚皮、说破了嘴皮”。

“干部和老板天天上门讲防护知识、生产要点,群众是相信他们的。”老党员贾志祥说,能在家门口上班,群众意愿本来就很强烈,现在顾虑没了,自然能轻松上阵。

“我们划区域工作,村干部还有芦笋(基地)老板时不时来转转,大家都戴着口罩呢,安全!”而要让群众真正觉得“安心”,还需实打实“放大招”:

——解决“能出门”的问题。由村(居)出具“健康证明”、种植大户出具“务工证明”,以此为据提前发放“临时通行证”。

——解决“愿出门”的问题。在强化防疫知识宣教工作,努力消除群众健康顾虑的同时,突出对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传达,动员群众复工。

——解决“敢出门”的问题。要求种植大户务必做好口罩佩戴、保持间距、定时测温等防护措施,确保安全作业,同时强化全程监管等等。

“又顾我们健康又顾我们生活,政府为我们老百姓考虑太周到了!”这几天,村民万乃俊干起农活来十分地带劲。2016年还是贫困户的他,如今已经脱贫,就近到芦笋种植基地打工后,每月能领3000元工资。

这些日子,一直“宅”在家的他难免焦躁:“虽然脱了贫,但家底不够耗啊!”当得知芦笋园复工的消息后,快“沉不住气”的他瞬间欢呼雀跃了起来:“孩子学费有着落了!”

2月15日,中雪。吉海来到芦笋种植基地,了解当日雪情对芦笋生长的影响。

“放心,刚施过肥,这会儿正需要雨雪,好事!”胡敏爽说,大家对市场抱有十足信心,不仅是芦笋,芦笋面、芦笋罐头、芦笋饮料等都列在了她的产品计划单上。

芦笋营养丰富,有“蔬菜之王”的美誉。现有5000多亩芦笋种植基地的红窑镇,是目前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眼下,“蔬菜之王”正发力成长,孕育一方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