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安东大地,崛起一座绿色“水城”

2020-01-10 08:28:44

——我县奋力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纪实

​■ 融媒体记者 朱惠莉

深冬时节,古黄河畔的涟水,水清木秀。“城在水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涟水正绽放着属于她独有的生态魅力。

坚持生态立县,发挥绿色优势。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擦亮城市生态底色,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家园,逐步走上环境与经济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截至目前,我县对照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6大类、34项建设指标已全部达到考核要求,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命名全覆盖。


推动产业转型

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


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生态创建的核心任务,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以创建优化经济增长,以创建推动绿色转型。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工业,积极推行企业清洁化生产和环保规范化建设,新增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培育省、市高新技术企业27家、18家。今世缘酒业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天宫云锦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加快农业生态化,新建高标准农田7.5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95万亩,新认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6万亩,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新发展家庭农场128家,红窑芦笋产业园创成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南集现代农业园区创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南集镇被纳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名录,我县荣获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更新农田林网3万亩,控制面积113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83%,特别是古黄河沿线的百里林带,成为我县天然的“绿色氧吧”。

我县成功创建五岛湖旅游区、今世缘旅游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打造了五港苏淮生态园、红窑金鸡坨生态农庄、高沟蒙古大营、保滩百花园等乡村生态旅游景点,让更多的田园成“游园”、更多的村庄成“景点”。


完善基础设施

筑牢生态文明根基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态创建的基本保障,立足“补欠账”、“展新颜”,切实加大环保硬件投入,全面提升环保承载能力。新建徐集至东郊华庭、大东至黄营污水压力管道,累计新增污水管道17公里。对城区前小街、中山路、涟漪东路、治淮巷等雨污水合流管道进行改造,新增污水管道3公里。镇级污水厂主要采用A2O和一体地埋式处理工艺,城区和高沟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执行一级A标准,其余均执行一级B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7%。

实施污水集中处理,新建日处理能力300吨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场1座,配套了独立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建设日处理8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光大生物能源落户我县,每年利用秸秆3.5万吨,发电2.4亿度。

建立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档案,全面清理、取缔排污口,规范重点水功能区标牌设置,每月巡查10次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和地表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推进区域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区域供水实现乡镇全覆盖,镇村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整治生态环境

打造宜居美好家园


将生态理念和绿色元素融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把全县作为一个大公园、大景区来布局,以点带面,梯次推进,在古黄河畔打造出一座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以城市规划为引领,先后实施五岛湖公园改造、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和盐河风光带、涟河绿化风光带、漪河风光带建设以及老旧小区整治、园林式小区创建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96%。积极构建沿岸道路完整的步行系统,全面推动堤岸绿化带和休闲娱乐区有机结合,着力彰显“水如青罗带,城似碧草园”的 城市景观,公众绿色出行率达64.5%。

开展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设村级生活污水管网195.75公里、垃圾转运站17座,购置转运车10辆、清运车94辆,建设20座村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封堵排污口16个,设立标志牌16个。完成镇(街道)全域整治,卫生改厕21.49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48%。

全面规范医疗“两废”处置,加强镇(街道)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两年来,关闭搬迁7个规模养殖场,治理了568个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7.75%。

如今,“生态是金”理念已深入血脉,古黄河畔,涟水这座绿色“水城”正在崛起。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