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阅读推荐 详情

立下愚公志 扬帆逐浪行

2019-10-16 16:09:42

——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 融媒体记者 姜 浩 通讯员 刘天广


秋风徐徐,稻浪起伏,瓜果飘香,农民尽享丰收喜悦;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美丽乡村拥抱如云游客;农民集中居住点白墙灰瓦、绿树成荫,电商平台上特色农副产品销量节节攀高……

近年来,我县聚焦脱贫高质量,紧扣目标任务不放松,突出“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和深度贫困群体脱贫攻坚,扶贫措施从顶层谋划设计向持续落实落地转变、扶贫效果从初步脱贫向稳固脱贫转变、扶贫工作从单项推进向综合施策转变、扶贫目标从注重脱贫数量向注重脱贫质量转变,走出了一条具有涟水特色的精准脱贫之路。预计年底全县53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出列,3.74万户、11.07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将成功摘掉重点帮扶县帽子。

扛起责任 强化顶层设计

“十三五”以来,我县积极对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对照省新一轮扶贫开发标准,坚持以脱贫攻坚达小康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连续4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召开脱贫攻坚大会,定期开展扶贫项目集中观摩,每月召开一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每月一通报。抓住“关键少数”,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和县镇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制度,签订“军令状”。县级领导干部挂钩镇街,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机关单位与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全覆盖。遴选扶贫专干扶贫,成立“村书记顾问团”指导扶贫。

产业“造血” 激发内生动力

发展脱贫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稳定脱贫的有力抓手。“十三五”以来,我县坚持以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整合各级帮扶资金7亿元,先后实施51个村级光伏电站、12个整村推进、10个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等一大批项目,其中,采取“飞地同创”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帮扶资金达1.3亿元,实施红窑万亩青芦笋种植、高沟扁担蚕桑种养、南集新合羊肚菌等36个项目,覆盖65个贫困村,百花园、百药园、百菇园、百果园等各类园区蓬勃兴起。

项目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激活了经济薄弱村的一池春水。2018年,朱码街道花桥村利用省奖补资金30万元栽植瓜蒌,年底瓜蒌喜获丰收,村集体增收8万余元。今年,该村又流转100亩土地扩产瓜蒌项目,并流转70亩土地实施黄花菜种植。“通过这两个产业扶贫项目,今年花桥村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队员,朱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花桥村第一书记陈燏信心满满。

国庆前夕,陈师街道百药园的菊花种植基地里近百名村民喜笑颜开地进行菊花采摘和分拣。“今年我们的菊花实现了大丰收!亩产可达700公斤!”菊花种植基地的老板李俊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每斤菊花的价格上涨了2元,每亩纯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

创新模式 提高帮扶效益

在重点发展脱贫产业的同时,我县还不断创新脱贫攻坚的思路和方法,在进一步提高帮扶效益上下实功夫。

“十三五”以来,我县结合阳光扶贫季度走访,开展“扶贫政策进镇村”宣讲活动,组建百姓名嘴宣传队,进村入户宣讲,下发扶贫政策“口袋书”、“顺口溜”、宣传单7万余份,实现扶贫政策家喻户晓。开展“筑梦、追梦、圆梦”涟水县2019扶贫事迹报告巡回宣讲,受众达2000多人。

与此同时,我县深入实施创业就业计划,引导低收入农户实施“种养加运租服”精准到户项目,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92亿元、项目补助1622万元,帮助5577户低收入农户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扎实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进镇村”活动,累计培训15期954人。对于无创业就业能力的农户,通过实施统筹带动项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以来分配项目收益871万元,惠及低收入农户2万余户、7万余人。

此外,聚焦低收入村脱贫,在省市级财政帮扶41个村、每村落实帮扶资金60万元基础上,县级财政拿出6060万元帮扶剩余101个村,每个村不少于60万元帮扶资金,实现财政帮扶全覆盖。

针对低收入农户与经济薄弱村“不会富”、帮扶责任人“不会帮”、致富求助政策服务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我县整合扶贫资源,创新搭建“阳光扶贫超市”,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超市”建成运行以来,已有5000多名帮扶责任人、10000多名低收入农户前来“淘宝取经”。通过“超市”带动,1668名农户实施精准到户项目,3376名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50余个经济薄弱村成功实施壮村项目。

放大“互联网+”效应,与苏宁易购合力打造中华特色馆·涟水馆,线上线下联动,集中展示我县捆蹄、鸡糕等地方特色产品及经济薄弱村、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实施增收项目产生的各类农产品。线上同时发布产品信息,定期组织产品营销活动,着力为扶贫增收项目搭建产品销售平台。

倾力惠民 同步共达小康

“脱贫奔小康,关键看保障。”没有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保障的小康,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

在成集镇条河村农村新型社区,一幢幢白墙黛瓦、江淮风貌的“小洋房”错落有致,村民文化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百姓广场等一应俱全。“我添了两三万就拿了一套138平方米的两层小洋房,和城里的别墅一样。附近环境还特别好,天天晚上还能和老伴儿到小区广场上散散步、跳跳舞。”条河村村民刘中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十三五”以来,我县全面推行教育资助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系统结算服务等政策落实,将精准补充医疗保险赔付起付线由原来的10000元降至6000元,进一步扩大收益面,累计赔付6612人次、近700万元,确保贫困学生上得起学、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同时,因地制宜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1158户。涟沭结合部片区和渠北片区还启动实施了80个项目,累计投资14.96亿元。竣工涟沭结合部片区旱改水工程和渠北片区饮水安全工程,帮助片区群众实现多年夙愿,吃上了“自家米”、喝上了“放心水”。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如今,全县上下正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立下愚公志,扬帆逐浪行,以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确保今年脱贫摘帽、明年与全省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