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专题 详情

我县蹄疾步稳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壮丽70年涟水篇)

2019-10-08 14:17:13

创新扶贫模式 建设智慧政务 聚焦民生红利


■ 融媒体记者 李淑玲

摄影:刘锦国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县从转型最紧迫的领域、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扑下身子抓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幸福美丽涟水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伴随着诸多惠民政策、产业项目的落地生根,一批批具有涟水特色的创新改革品牌熠熠生辉。

 

创新扶贫模式

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

 

这几天,陈师街道同心村党总支书记刘中洪接到6个订货电话,要收购村集体种的130亩有机稻米。“每斤卖5元,外加马上要丰收的射干、决明子、地蒲,纯收入不会少于20万元。”刘中洪笑着说,“村集体多年交‘白卷’,今年终于能摘掉‘穷帽子’。”高兴之余,刘中洪直言县“阳光扶贫超市”是个“百宝箱”。同样,生活在陈师街道红旗村的周占新是低收入农户,全家三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靠三亩地过日子。负责帮扶的陈师街道干部郭亚军面对这一家三口,一度束手无策。去了“阳光扶贫超市”逛了一圈儿,这才让郭亚军想到了一条“妙计良方”。郭亚军决定帮周占新跑小额贷款搞养鸡。“前些日子蛋鸡开始产蛋,”周占新说,如今他不仅养了3000只鸡,还有50头羊,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

脱贫的“百宝箱”,扶贫的“千金方”,他们口中的“阳光扶贫超市”究竟是个啥?原来,针对低收入农户与经济薄弱村脱贫缺办法、帮扶责任人帮扶缺招数等难题,由县扶贫办牵头,我县率先在全省创办“阳光扶贫超市”,为精准扶贫定制“锦囊妙计”。该“超市”有创业、就业、咨询、信息发布四大功能板块,汇聚了全县100多个致富项目成功案例,拿来就能复制。我县又将“阳光扶贫超市”功能向镇村延伸,已有17个镇街、41个经济薄弱村分别设立了扶贫窗口、扶贫工作室,推出低收入农户技能培训项目30个,发布致富信息2000多条,对全县涉农部门扶贫政策信息进行梳理。

针对全县相当一部分经济薄弱村产业基础薄弱、位置偏远、资源匮乏,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发展富民壮村项目的现状,我县近年来积极探索,通过项目联动,打破村域、镇域限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农业产业富民项目“飞地同创”工程,走强村带弱村的发展路径。今年通过实施一批飞地项目,实现8个未达标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同时带动涟城王湾、东胡集陈圩、南集范荡等20余个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增收,有效解决了村集体增收难题。

土地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命根子”。我县在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实体化运行土地矛盾调解仲裁庭,在全省创新建成农村土地矛盾纠纷四级调解仲裁体系,形成治理农村承包土地纠纷的“涟水模式”和“涟水方案”。

 

建设智慧政务

服务群众零距离无盲区

 

“原以为办理过户手续得找人、托关系。没想到现在服务这么好,办事效率这么高。”五港镇农民罗大爷从“红色代办员”手中接过新的不动产权证后,高兴地说。原来办理过户手续需要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土地证等多种证件。罗大爷行走不便,又不识字,听到需要这些手续后犯了难。镇里的“红色代办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与罗大爷签订委托书,帮助联系相关部门,复印材料,填写申请表,仅仅用了7个工作日,就为罗大爷办好了过户手续。只需一个电话,办事不出村,就能享受“红色代办员”上门服务。

近年来,我县依托国家级“智慧政务”改革试点,创新服务模式,推出“红色代办”闭环政务服务新模式,党员干部当起了“红小二”,为群众提供“一对一”跑腿代办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多次找为一次办、不会办为规范办,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米”。

除“红色代办”外,在全面建成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基础上,我县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融合,推出“不见面审批”“智慧政务”等全新服务模式,将政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已有1172项行政权力事项网上“不见面”办理,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受理、办理各类“不见面”网办事项83295件,群众自主选择EMS邮寄方式寄送办理结果材料4266件次,基本实现“网上办、快递送、不见面”全流程网上办理。梳理镇级高频办理事项100条,村级高频办理事项35条。各镇街政务服务分中心明确一名政务专员,专职负责镇村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相关工作,按照“一网通办、一章通办、一证通办、一窗通办、一次通办、一厅集中、一体运行、一策托底”的原则,扎实推行窗口综合受理服务机制。自2016年1月11日承接国家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我县开拓创新、超前谋划,结合线下物理大厅建设,成功探索出了以“五化标准”“三个统一”“五个到位”为模式的“535”政务服务运行体系,改革成果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所称颂。

 

聚焦民生红利

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

 

在我县,惠及民生的改革无处不在。

为不断增加城乡居民“隐形财富”,我县大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农村创业富民、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返乡人员创业支撑“四大计划”,积极推进各类创业园区建设,广泛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办人民满意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生态持续向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长春介绍说,为持续提升社会事业水平,我县不断完善城乡教育资源布局配置,紧扣质量“一个中心”和教育现代化和优质均衡化“二个提速”,实施优质特色发展工程、立德树人强基工程、“学在涟水”品牌铸造工程等“六大工程”,稳步推进义务教师“县管校聘”,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育人水平,全力推动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

围绕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我县加强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县三院为核心,以中心卫生院为枢纽,以一般卫生院为依托的紧密、半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流动。与此同时,全力做好新老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开展社保扩面,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我县还认真落实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任务,“多规合一”空间信息平台调试运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加快推进。同时,还巩固放大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改革等成果,在全市率先实施高沟小城市功能片区规划,打破镇街行政界限,制定差别化用地政策,在片区内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有力助推了高沟现代小城市建设,成为全市首个通过省级批准的功能片区规划。

深化改革、创新、开放的最强音在安东大地全面奏响,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的良好态势,不断汇聚起发展的新动能。目前,我县按照中央和省市改革、创新、开放的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激流勇进、破浪前行,全力推动改革再深化、创新再发力、开放再出发!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