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他为祖国修铁路

2019-07-19 09:00:16

——记县文化馆原馆长郭军

记者 杨海燕


编者按 时间的年轮,刻印下奋斗者的足迹。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回望70年不平凡历程,一代代人以激情燃烧的接力长征,上下求索,奋斗拼搏,曾经满目疮痍的中国大地换了人间。从即日起,本报特开辟“我和我的祖国”专栏,采用报道对象口述、记者整理的方式,深入挖掘共和国同龄人、普通人及家庭与祖国、家乡共同成长的感人故事,从而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豪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时代伟业,创造美好生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懈奋斗,携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干了这杯酒,我们战友情天长地久!”一声洪亮的招呼,大厅里几十桌人再次齐刷刷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觥斛交错间,郭军已有点微醺,眼前一张张熟悉、沧桑的脸,变得青春洋溢起来。他仿佛又回到多年前,和战友们一起在崇山峻岭间栉风沐雨、披荆斩棘,带着气壮山河的豪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铺下被称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

新中国成立半年后出生的郭军,与祖国一起共成长。在亲友们眼中,他是受人尊重的县文化馆退休老馆长,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另一个身份——一名光荣的铁道兵。

1969年,当征兵信息传到大东镇客堂村时,高中毕业已回乡劳动半年的郭军,带着报效祖国的愿望,应征入伍,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第八师四十团。

坐上闷罐火车,他和战友们一路颠簸,来到了人烟稀少的云南大山深处,投入到充满危险却又无比光荣的成昆铁路建设中。

在老家,郭军听到最苦的活是“弄河工”,当上铁道兵后,他真想告诉家乡人,“弄河工”的辛苦实在不值一提。

成昆铁路贯穿地势险峻、地形多样、地质复杂的山川河谷,途径崎岖陡峭、深涧密布的山岭重丘,由于当时缺乏技术和设备,施工条件极为艰苦、施工作业异常困难,战士们还不时面临着生命危险。

山高耸入云,水深不可测,要在这些山山水水中修筑铁路,简直难于上青天。但郭军和战士们有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道兵精神,誓要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山上没有路,部队就先修便道,再把水泥、沙子、机械等运输过去。铁路全线平均每2.5公里就有一座隧道,为完成每个月“百米成洞”的目标任务,经常需要加班加点。按照工序在用风枪打山洞时,需要在上面接上水管,这样可以减少灰尘,有时为了赶进度,就省去这个环节,直接打起了干风枪,这样,开卷扬机的郭军和打风枪的战士都受到烟尘侵害,容易患上无法治愈的肺部疾病——矽肺病。但郭军没有丝毫怯意,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他把钳子、黄油、手电筒等随时带在身边,在休息时,一遍遍地检查、保养卷扬机,以保障工作时不出状况,不影响工程进度。

铁路几乎“每延伸一公里,就有一名铁道兵献出生命。”危险无处不在,悬崖峭壁容易出现翻车事故;放炮时,可能因一时哑炮而疏于防护导致受到伤害,也可能超出预计距离,石块飞过河对岸击中车辆和帐篷……

无论多么艰难险阻,都没有一个战士退缩,他们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力奋战,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数月后,郭军从连队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做工作员。他发挥文艺特长,排练节目、组织篮球队、乒乓球队、出黑板报、宣传栏……

1970年,成昆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郭军和战友们压抑不住内心激动,一起欢呼雀跃着。

1981年,郭军任宣传股副股长。1984年,他转业到涟水县文化馆任副馆长,1996年任馆长。

在文化馆,郭军为繁荣我县文化事业忙碌着。在他的组织带领下,县文化馆全体同志能够尽心尽责、吃苦耐劳,出色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任务。

“涟水县首届高沟酒文化节”街头文艺宣传活动——宣传彩车、舞狮舞龙、花船高跷等各个节目精彩纷呈,轰动了涟水县城,吸引约十万人前来观看,并在省台播放;“涟水县首届白鹭节”在中央台播放,让全国人民了解家乡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县经济发展……

退休后,郭军继续发挥余热,经常回文化馆为培训班的小朋友们讲授书法知识。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家乡变化日新月异,路越来越宽,楼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由苦变成了甜。与此同时,文化馆也有了“阵地”,他记得初到文化馆时,馆里仅有一架电子琴、手风琴和两台照相机,经过几次搬迁后,在风景秀美的五岛湖畔终于有了国家一级文化馆,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我县的文化事业也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着。

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