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用科技助力农民致富

2019-02-21 08:58:14

​记者 杨海燕

 

“高校教师做科研的热情也要变成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让小研究展现大价值。”多年来,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王新风在从事教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技帮扶,让更多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王新风于1964年出生在涟水县城。1980年,他考入南师大生物系,毕业分配时,按政策规定,他应返回涟水工作,学校辅导员找到他:“学校有一个优生优配名额,你可以留在市区。”于是,王新风被分配到淮阴师范学校(现为淮阴师范学院)任教。

他首先想到要把课教好。他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同事,每天在一起磨课、探讨、交流,致力于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研究,努力尝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作为淮安市首批科技特派员,王新风被派驻在淮阴区五里镇老郑村。一次,一位姓张的大棚栽培户指着黄瓜叶片问:“我找几个人,他们都不知是什么病害,用了好多药就是治不好。”王新风看后没有立刻下论断,而是采集病株紧急返回实验室连夜进行培育研究,很快查明病因,村民按照他教的方法进行对症处理,效果非常好。此后,村民们都称呼他为“科技教授”。

2011年,淮阴区石浪禽业养殖场发生大面积鸡瘟。王新风一行来到养殖场后,发现卫生状况较差,导致鸡抵抗力低,易生病。王新风当即为养殖场指明了生态养殖之路,从草鸡天然放养模式和消费者追求健康安全食品的角度出发,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微生态制剂运用到草鸡养殖中,运用微生态制剂中有益微生物的保健作用,增强了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在科学养殖模式下,该养殖场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所产鸡蛋营养价值高,且胆固醇和脂肪含量低,产蛋率增加15%左右。2012年5月,该养殖场的鸡蛋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检验。

在农村科技帮扶期间,王新风发现大多贫困户“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无劳力”,他结合当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废弃菌棒资源多特点,经过3年研究和实践,为贫困户们量身定制了“食用菌工厂废弃菌棒仿生态栽培”,该技术是“雪中送炭”式“短平快”的精准扶贫项目。

迄今为止,项目已帮扶淮阴区亚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10余户农民,2018年与刘老庄乡达成帮扶意向,帮扶2户建档立卡户。该项目2018年获淮安市科技支撑项目(科技帮扶)15万元资助,项目已在我县黄营镇守阳村实施,帮扶农户6分地左右的大棚收获了4300多斤食用菌。

他的研究成果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苏棕5号新品种引进、瓜菇轮作低碳栽培模式、蛋草鸡生态安全养殖模式等,给农民带来了喜悦,也带来了效益。同时,他的社会服务工作得到了多方肯定: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09年和2013年被九三学社江苏省委评为“社会服务先进个人”。

2014年,淮阴师范学院建立“王新风劳模创新工作室”,2017年升格为“淮安市示范性劳模创新创业工作室”,2018年又建立“江苏省教科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等8位核心成员在内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学术科研上,矢志创新,科技助力农民致富: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江苏省级项目3项,淮安市级项目5项,与团队成员共同申报国家基金2项,省级基金项目3项,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富硒食用菌栽培技术”“瓜菇轮作”降低温室大棚连作障碍技术、废弃菌糠再利用技术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