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社会 详情

从抗美援朝战士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2018-12-10 17:21:38

从抗美援朝战士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记者 朱惠莉

 

2018年9月22日,已经84岁的马绍孟回到久别的家乡涟水,参加县里举行的“举乡贤·话乡情·兴乡业”交流会,与众多乡贤齐聚,共画涟水发展同心圆。说起马老,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堪称传奇。

1934年12月,马绍孟出生在我县岔庙乡的东南庄,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80多个年头,老先生感慨不已。

1950年,马绍孟从涟水中学毕业,考入淮阴中学读高中,读了不到一个学期,抗美援朝就开始了。“那时我可是个热血青年,对祖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怎能不积极响应?”他报名参军上前线,1951年1月入伍,先在南京军区防空司令部通讯学校学习,半年后被分到南京防空指挥所。1952年6月,马绍孟作为一名探照灯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马绍孟本有机会到上海或天津的工厂去工作,但他铁下心来报考大学。当时他的户口和粮油关系都被转到了老家涟水,如果考不上大学,只有回家当农民,所以考大学算是背水一战。

只念过一学期高中的马绍孟,连平面几何都没学过,复习迎考的难度可想而知。马绍孟平日爱读书学习,有求知上进的强烈欲望,曾通读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一篇一篇地做了笔记,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准备。在此基础上,他又从上海的旧书摊上买来高中的课本,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当了解到调干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有的专业可以免试数学和外语时,马绍孟决定报考人民大学。1956年夏天的上海,酷暑难耐,马绍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部队招待所集中复习了一个月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在人民大学,马绍孟读了四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本科,接着又读了三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读大学期间,马绍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学校社团活动,一直是个学生干部,并入了党。毕业后,他留校当了哲学教师。“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停办,马绍孟到江西“五七”干校劳动了两年多,1972年又回到北京,随所在的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到北京大学工作了六年。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马绍孟又回到母校教书。被“文革”耽误了十年,他努力想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趁着好好地搞搞教学和科研。然而,组织上的需要,1983年11月,他还在当讲师时,就被学校任命为科研处处长。在这个岗位上,他曾多次请求辞职都未被批准,最终还是服从工作需要,教学工作和党政工作双肩挑。此后,马绍孟历任学校副教务长、教务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

多年来,马绍孟从未放弃过教学和科研业务工作,他先后在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带出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共计29人。

马绍孟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力,时刻保持着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应有的尊崇态度,保持着学者的批判精神,不论在校期间还是退居二线后,他在个人待遇方面从来没有提过要求,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从教数十年,他一直以朴实的作风影响学生。

多年来,马绍孟致力于两个方向的研究,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个是领导科学。他参加、主持和合作完成的主要论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史》《马克思主义史方法论探析》《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问题》《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等。目前,已经出版著作发表论文百余篇,最新出版的个人代表作有《马克思主义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