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好人 详情

王怀玉:甘做文化志愿者

2018-03-15 10:03:05

记者 杨海燕


今年66岁的王怀玉,原是县文化馆馆长,2012年退休后,仍心系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挥余热,义务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贡献力量。

其实,早在多年前,王怀玉就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竭尽心力。

王怀玉做过县淮剧团团长、党支部书记。2002年,他调任文化馆馆长,接触到很多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同时也发现,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是一些老艺人,如会打莲湘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淮海琴书、淮海锣鼓等传统艺术文化很可能随着老艺人的去世而失传……

2007年,我国开展全国范围普查非遗工作。王怀玉意识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再不收集、整理,不发掘、培养传承人,那么,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奇葩将会被人遗忘,直至消失。身为县文化馆馆长,王怀玉感到肩头责任重大,他开始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文字、图片、摄像等形式保存下来,并筛选传承人,再逐级上报,申请市、省级非遗传承人。

普查非遗工作困难重重。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时,有的技艺者积极配合,认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有的人因为需要座谈,加之普查工作时间较长,耽误时间,不肯配合,王怀玉不急不躁,耐心说服。在普查红窑鸡糕手工技艺时,传承人很不情愿,认为可能会在记录技艺过程中泄露工艺。王怀玉就让他参加在上海、南京、涟水等地的农展会,通过宣传、展示,让外界了解到红窑鸡糕并非像其他机器所做的鸡糕一样口味平淡,而是通过草锅加工、人工制作,口感细腻、香甜。慢慢地,红窑鸡糕的知名度打开了,还产生了良好的收益,尝到甜头的传承人也主动配合普查工作了。

2000年,县文广新局成立非遗科,推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建设,更好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王怀玉积极配合局里工作,提供大量文字、图片、摄像等资料,一起开展宣传、保护、挖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根据非遗普查资料,县文广新局出版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涟水县资料汇编》,后出版《安东百艺》通俗读本,让群众了解、喜爱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得到更多保护和传承。这些书中,凝结了王怀玉长期以来非遗工作的心血。

2015年,我县开始筹建非遗馆,熟悉非遗工作的王怀玉受到邀请后,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又开始忙碌起来,布展、指导,以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力求把我县近百年以来安东人的技艺风采和生活写照展示出来。2017年,非遗馆竣工,在试对外开放阶段,受到外界广泛好评。2018年春节对外开放时,每天参观达上万人次。“非遗馆对年轻人起到传承、教育作用。”王怀玉看到馆内人来人往,感到非常欣慰。

非遗馆分安东书场、安东百艺、安东人家、安东味道四大板块。在采访中,王怀玉带着记者一一参观讲解,充满深情的语言,让记者感受到他对非遗的热爱。在安东书场板块,记者喝着大碗茶,细细品味过去安东人坐在长条凳上喝茶看戏的慢生活,而表演淮海琴书、工鼓锣、淮剧等县传统历史曲目的艺人们,都是和王怀玉一样,怀着对非遗的执念,经常过来义务表演。安东百艺板块,剪纸、烙铁画、云锦织造、虎头鞋、绣花鞋、柳编等技艺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安东人家板块,大红花轿、喜庆婚服,嫁娶场景的再现,展示了传统的嫁娶习俗。安东味道板块,涟水八大碗、八大碟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唇齿生香。

非遗馆内,安东方言墙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王怀玉感叹道:“很多常年在外的涟水人基本都不说涟水方言了,他们回来时对安东方言墙很感兴趣,方言让他们找到了家的感觉。”他回忆说,曾任省政协副主席罗一民是涟水人,从小离开家乡,2017年回来参观非遗馆时感觉很亲切。国家文化部、水利部和省委宣传部经常来人参观,给予非遗馆很多好评。市水利局负责人来非遗馆参观过三次,每次来都兴致勃勃,还动员局里干部职工礼拜天带着孩子来参观,了解舂米、拐磨、水车等民间传统工艺。

尽管非遗馆有讲解员,甘做文化志愿者的王怀玉,在讲解员忙碌时,一次又一次地向游客介绍非遗项目。在他的深情讲解下,游客们常常听得如痴如醉,久久不舍离去。

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