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焦点图 详情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017-10-23 08:23:21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关注的是人民网为您独家呈现的十九大独家访谈,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十九大代表、江苏省涟水县委书记王向红。王书记,欢迎您!

王向红: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王书记,作为一名十九大代表,首先请您谈谈听了报告的心得体会。您最关注报告哪些方面的内容?

王向红:能够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我的心情十分激动,也感到十分光荣,因为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涟水4万多名党员乃至全县115万人民的荣誉,这充分说明涟水近年来的发展得到了各级组织的认定,得到了广大干群的认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10月18日,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作的报告,感到十分振奋、倍受鼓舞。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的内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反映全党意志、集中体现人民意愿,这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宣言,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纲领。

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我们涟水来说,要与全省一道,在全国率先并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我们要顺应涟水百万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只争朝夕,争分夺秒,为早日实现小康梦而不懈奋斗。目前,涟水按照江苏省定标准,还有10.85万低收入人口,今年计划脱贫3.65万低收入人口,也就意味着每天要实现100人脱贫目标,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下一步,我们将用总书记的报告精神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最基础的工程,以脱贫致富达小康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阳光扶贫,整合资源、多管齐下,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主持人:涟水是革命老区,有些网友对涟水还不是太了解,请王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涟水的基本情况?

王向红:好的。涟水地处江苏北部、淮河下游、淮安东北部,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5万。涟水有着崇文重教的深厚底蕴,三里墩汉墓、能仁寺妙通塔、米公洗墨池等众多古迹,见证了涟水2100多年的建县历史;东汉政治家军事家陈登、南宋桂冠诗人鲍照、唐代名士王义方、宋代高僧娄道者、元代名宦嵇安、清代名医石寿棠、古文家鲁一同等名家大师,铸就了涟水“安东出才子”的美誉;淮剧等传统戏剧、淮海琴书等传统曲艺,彰显了涟水灿烂的文化传承。有着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态,古淮河、盐河、涟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全年优良空气天数达313天,“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白天深呼吸,晚上数星星”,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生态旅游示范县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县城中心的国家4A级景区五岛湖风景区,碧波荡漾、白鹭翩飞,文物古迹点缀其中,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位于古黄河沿线的生态长廊,柳林如盖,芦苇合抱,一幅原生态景象。有着临市靠海的区位优势,位于沿海地区大开放、大开发的交叉地带,地处四市八县交界处,纵横连四海,通衢畅八方,距淮安市区10公里,离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港口百公里。涟水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水陆空铁”综合交通的县份,盐河航道通江达海,五条高速境内汇合,淮安机场坐落涟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百万,是干线机场的发展样板,连淮扬镇高铁即将建成通车。

现时期的涟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脉厚重的人文之城,是一座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智慧之城,是一座饱受沧桑、洒满热血的红色之城,是一座宜居宜业、创新创优的希望之城。



访谈现场


主持人:五年来,涟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就,请问涟水得以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奥秘在哪里?

王向红:谢谢。党的十八大以来,涟水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9%、19.5%、11.3%和14%,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两大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今世缘酒业成为淮安市首家境内主板上市企业,省定2003版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提前两年达标,创成中华诗词之乡,荣获省级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县城等称号。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一项项指标竞相“登高”,机场梦、高铁梦等一个个梦想相继实现……这些成绩的取得,我想取决于四个基本点。

一是坚定不移围绕核心,旗帜鲜明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进入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阔步迈进,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指引我们奋勇前进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胜利前进,实现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在思想上拥护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做到上级有要求、涟水见行动,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在涟水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思路决定出路,目标指引方向。去年召开的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立足全县发展实际,把握涟水所处阶段,确立了“决战决胜达小康,做强做美副中心”的两大奋斗目标;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认真贯彻省市党代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对“两大目标”具体实施步骤作出了细化安排;今年召开的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落实省市聚焦富民工作安排,对聚焦富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拉开了涟水新一轮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并夺得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全面胜利,今年上半年更是亮点工作频现,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食品工业跻身全省十强,经济开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保滩镇列入全省农业特色小镇名录,大东镇瓦滩村入围“江苏最美乡村”,现代淮剧《留守村长留守鹅》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开幕式演出,等等。实践证明,这些目标、方向、路径、重点、举措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符合涟水实际、顺应发展大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继续贯彻好、执行好,切实做到“与后连而不断线、向前续而不停步”。

三是大力锻造阳光队伍,恪尽职守勇担当。我们把建设一支有定力、善创造、敢担当、重落实、守规矩的干部队伍作为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关键核心,大力倡导阳光做人、阳光行事、阳光为官。让干部更会干。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特别是强化“上挂”、“外挂”锻炼,推动干部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三个一线”历练成长,提高实务操作能力。让干部更愿干。重用思路好、能力强、业绩优的狮子型干部,重用敢抓敢管、锐意进取、勇于突破的老虎型干部,重用不事张扬、埋头苦干、作风踏实的黄牛型干部,真正做到选贤任能、知人善任、用当其时。让干部更敢干。以“支持实干、实事求是、宽容失误、客观公正”为原则,用好容错纠错机制,把工作失误与违规违纪、无意过失与“为官不为”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干部队伍作风拉练,将全县分成三大战区、七大主阵地,聚集辛苦指数、创新指数、服务指数,倒逼各级干部由“坐着听”为“争着上、跑着干”。

四是强化管党治党力度,筑牢跨越发展保障。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五年来,我们坚持抓发展与抓党建两手抓、两手硬,认真履行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精心组织“涟水好人”评选等系列活动,相继出台《干部推荐责任制实施办法》《干部延伸考察办法》等10余份制度文件,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向心力”工程,积极开展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全面完成乡镇党委换届,严格落实“两个责任”,认真开展“三治三促”专项整治,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重构优化了山清水秀、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王书记,在你们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统筹好二者关系的呢?

王向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涟水因水而兴,因绿而美,拥有一幅水绕城、绿抱水、生态好、环境美的自然画卷,既是涟水最好的发展资源,也是实现洼地崛起最大的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科学处理发展与生态关系,着力把生态资源转化成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先后划定了总面积259.05平方公里四大类16块生态红线区域,解决了24.07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3.58%和40.93%。未来发展,我们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战略,按照省市关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坚守生态“底线”,筑牢生态“防线”,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水韵城市、森林城市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全力打好治水、治土、治气“三大”攻坚战,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加快形成以绿色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绿色宜居为标志的城乡环境、绿色低碳为代表的生活方式,全面擦亮“醉美涟水”的生态底色。


县委书记王向红做客人民网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涟水作为人口大县、革命老区,在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福祉方面有什么自己的好办法?

王向红:有。只有让老百姓的口袋先鼓起来,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幸福感。民生幸福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难点、痛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坚持富民导向不动摇、不偏离、不松劲,紧紧围绕“厚实居民口袋”发展富民产业、推动自主创业,紧紧围绕“增加隐性财富”优化服务供给、强化保障兜底,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开展阳光扶贫、推进精准扶贫,紧紧围绕“提升公共安全”加强生态保护、维护社会稳定,我们坚持将新增财力的75%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6%和10.7%,累计实现20.85万低收入人口脱贫,顺利通过省基本现代化创建验收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认定,率先开展医联体建设,创成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县,可以说,让群众感受到了更多的公平正义、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发展方向以及整体思路做了一个规划,那么涟水在贯彻党的十九大方面有什么自己的打算和目标吗?

王向红:十九大的召开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全面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对于我们涟水来说,首要任务是要在全县范围内认真组织学习,原原本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到理论上弄懂、实践中会用,把全县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用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的工作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围绕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两聚一高”,紧盯“两大目标”,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持续努力,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来说,就是紧扣“三个节点”,打造“一个中心”,达到“三个迈进”,实现“五个突破”。

三个节点:一是2020年与全省全市同步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让全县人民普遍过上殷实宽裕的生活;二是2035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基本现代化,让全县普遍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三是2050年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现代化,让全县人民普遍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中心:就是努力把涟水打造成为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副中心”,使涟水成为长三角北部交通枢纽城市、产业集聚高地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个迈进:一是迈进高铁时代,结束涟水没有高铁的历史,让涟水更好的纵横连四海、通衢畅八方;二是迈进副中心城市时代,建成区面积超50平方公里、人口超50万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让城市功能更完善、品质更精美、品位更时尚;三是迈进千亿产业时代,就是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电子电气、航空装备制造四大产业培育成为过千亿的支柱产业,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五个突破: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在积蓄发展动能上谋求更大突破;二是坚持产业牵引,在夯实发展基础上谋求更大突破;三是坚持开放引领,在优化发展环境上谋求更大突破;四是坚持生态优先,在扮靓发展底色上谋求更大突破;五是坚持民生为本,在提升发展温度上谋求更大突破。

总之,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新的起点,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作为,不断开创涟水各项工作新局面,奋力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涟水篇章”,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今天王书记在人民网的演播室和广大网友介绍了一个美丽、幸福、宜居的涟水,让我们对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今天再次感谢王书记能够做客人民网,谢谢。

王向红: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的关注。

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