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镇街新闻 详情

把实事做到老百姓心坎里

2017-09-25 10:49:01

——记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队员陈静江

记者 纪骁洋




陈静江,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队员,来自江苏开放大学,是工作队中唯一的女队员。去年2月25日,她踏上涟水这片红色热土,担任东胡集镇党委副书记、鲁渡村第一书记。鲁渡村基础比较薄弱,全村人口3700多人,2016年初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户有126户,441口人,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陈静江到任第二天,就进村入户摸底排查,走访了近200个农户,召开10余次座谈会,找贫穷症结,问群众诉求,订扶贫措施,很快形成了一整套帮扶方案。

“整天走村串户,说不累是假,但很充实。我一直铭记着县委王书记跟我们说的一番话:用脚步丈量脱贫攻坚的每一寸土地,把办公桌搬到问题现场,将群众微笑作为衡量我们的工作标准。”在乡间调研的路途中,陈静江向记者介绍道:“初来乍到,就遇到了拦路虎。村里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年初村中虽然建成了冯村电灌站,但还是不能覆盖所有田块,部分村民意见较大。得知情况后陈静江决定以这一“老大难”问题为突破口,争取资金2.95万元,新建一座小型电灌站,当年7月初竣工并派上了用场。看着汩汩流进稻田的清水,真有一种乐滋滋的感觉,群众对我这位抛夫别子、从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有了另外一种眼神。”

让低收入农户口袋鼓起来,让村集体经济挺起来,这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扶贫先扶智”,陈静江从技能培训入手,鼓励低收入农户用自己的骨头长自己的肉。组织16名低收入农户参加烹饪、育婴员、老年护理等培训班,现在他们揣着技能证书走上了新岗位,甩掉了贫困帽子。柳编在东胡集方兴未艾,在鲁渡村却少有问津,陈静江和村干部一起先后三次到山东考察柳艺加工市场,在鲁渡村建立柳编加工点,40多名农村留守人员得到了培训,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动周围几个村100多名低收入农户参加花篮、柳筐等编织,每人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到五六十元。为扩大规模,陈静江还牵头成立了本村的柳艺编织互助合作社,种植杞柳解决原料问题。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陈静江多方调研,积极利用省奖补资金60万元,筹建了装机容量86千瓦的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今年3月并网发电,第二季度村集体发电收入就达到2.3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而且持续受益25年。与此同时,陈静江还为村集体筹建了苏放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从农民手中流转了113亩盐河整治抛土区的复垦土地,在省农科院专家指导下,种植了“苏糯8号”糯玉米及“苏绿2号”高产优质绿豆。回想去年那段岁月,陈静江心中珍藏的是满满的感动,与合作社雇用的低收入户一块播种、施肥、灌溉,和他们一道擗玉米、赶包装,利用互联网等销售渠道,把3万多斤糯玉米送到客户餐桌上,合作社年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18万元的增收盘子,今年还将闲置小学租赁给驾校,又为村集体增收4万元。

一年多来,陈静江开展教育帮扶活动,利用后方单位优势,与省委驻涟帮扶工作队一起主办了“2017年涟水县省定经济薄弱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班”;组织江苏开放大学师生来涟捐书助学,开展留守儿童夏令营;争取2.7万元资助1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为村部争取了全民健身器材;节日期间慰问低收入农户、老党员80多户。2017年暑期,在陈静江的努力下,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师生立足“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标,整合学院物流、电商、连锁经营管理等专业的师资、学生力量,与涟水县成集镇永锋村电商园达成合作帮扶意向,帮助永锋村电商园进行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及维护、物流管理、营销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长期帮扶。鲁渡村老党员刘海兵感慨地说:“工作队队员真正把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到农村沾一脚泥土,与群众坐一条板凳,我获得了大学课堂里永难获得的快乐,获得了人生经历中宝贵的财富。‘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用诗人艾青的这句名言来表达我的心情。进了涟水门就是涟水人,在脱贫攻坚的这条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陈静江豪情满怀地说。

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