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2017年全县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17-06-28 14:39:09

创新发展理念 加快“六个推进”

2017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县农委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创新发展理念,明确思路、创新举措,全力推进“稻田+”“稻米+”,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稻田生态循环综合种养、优良食味稻米和节本降耗、绿色增效技术,充分挖掘水稻“提质、降本、增效”潜力,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加快“六个推进”:

一、加快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项目为平台,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加快推广应用高效技术模式。积极示范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在有市场需求的地区,积极示范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芽芹+青菜”“水稻+蒲芹+西红柿”“水稻+西瓜(草莓)”等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集聚项目资源,加大地方投入,扩大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形成成熟的技术配套集成体系。

二、加快推进优质生产,促进水稻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优良食味稻米,通过优质优价,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一是加快筛选推广优良食味品种。以水稻绿色高产示范片为载体,大力开展优良食味稻米筛选与示范,提升品质、完善配套技术。进一步广泛引进示范优质品种,加大优良食味品种筛选示范力度,尽快筛选出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普遍认可的优质、高产、适口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解决优良食味主导品种缺乏的问题。二是切实加强优质稻米产业化基地建设,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规模集中连片,集生产、收储、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优质稻米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家庭农场集群、产业化示范基地,力争全年建设基地10万亩以上。基地内选用优良食味品种,配套清洁高效生产、稻田综合种养、水稻生态控害等绿色生态栽培技术,提升稻米品质和效益。

三、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加速发展“淮安大米”产业。积极扶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行业协会、大米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有机食品,提高品牌化发展意识。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要把加快水稻生产标准化作为促进水稻转型升级、提升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改变粗放式生产和管理方式,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科学合理使用生产投入,构建品种、育秧、栽插、施肥、植保、收储、加工、包装等“八统一”模式,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规范化,严把稻米质量各个关口,为知名品牌创建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二是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今年将继续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与“江苏好大米”品牌评比活动。鼓励优势稻米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创建评比工作,推动创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支持引导各类稻米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组织的稻米展示展销和品牌稻米评比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涟水大米”,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四、加快推进绿色增效创建,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水稻绿色增效创建技术方案,实化细化举措、推进责任落实,确保创建实效。一是大力推广硬地塑盘微喷灌集中育秧。充分利用农用晒场、工业厂房前后水泥地、葡萄架下设施农业用地以及林地空间等,采用基质铺盘、流水线播种、暗化出苗、无纺布覆盖、微喷灌控水等集约育秧技术,增强节地节种、节肥节水、节工节本效果。大力推广应用育秧物化技术产品,提高秧苗质量和育秧效率。二是大力推广绿色生态栽培。集成推广因地因苗施肥、精准诊断用药等技术,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积极示范推广“稻田+绿肥”“稻田+冬耕晒垡+N”等稻田休耕轮作模式,促进用地养地与休耕轮作相结合,既培肥了地力、又不减少效益。

五、加快推进前瞻储备性技术集成,夯实藏粮技术基础。强化问题导向,大力开展前瞻储备性技术集成研究,破解技术瓶颈,引领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水稻科技综合示范。以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为平台,科学制定示范方案,优化丰富示范内容,集中示范展示一批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农业科技创新储备、技术熟化集成、成果展示、示范宣传与辐射带动等功能与作用。二是广泛开展前瞻性技术引起与应用。围绕水稻生产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瓶颈,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互联网+”等新兴稻作生产技术,提高水稻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生产水平。三是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针对水稻生育期间多发重发的高温热害、低温冷害、涝灾、重大病虫害等,深入调查,加强相关抗性品种的筛选,开展适宜播期、栽培方式、肥水运筹以及生物试剂调控等配套技术研究,集成防灾减灾技术体系,减轻因灾损失。

六、加快推进技术靶向服务,提升指导精准性和到位率。强化服务举措创新,针对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发展的实际,突出加强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服务指导,建立规模经营主体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种植规模、种植类型、品种、生产条件、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等,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和规模经营效益。一是强化“新媒体”技术宣传。将水稻生育期间的天气信息、苗情信息、生产技术意见以及有关政策和市场行情信息等第一时间传递至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提高技术指导到位率。二是加强典型模式示范。鼓励引导农技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领建、创建水稻转型升级典型示范方,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