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网站首页 三农 详情

柳编织就致富经纬

2017-03-13 10:40:30

包 昀

 
“上东北,下江南,不如在家编果篮。”这是流传在东胡集镇陈圩村的一句话。陈圩村是远近闻名的柳艺编织之乡,说起这里的航帆柳艺专业合作社,那可是小有名气,不少留守妇女、空巢老人、有简单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这里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靠柳编脱了贫、致了富。
    合作社的领头人是朱玉菊,今年60岁,1996年跟随丈夫李利元在南京江宁创办了摩托车包装箱厂,小有规模。然而身在省城、闪耀着成功女性光环的她,却心系家乡发展。在看到同自己一起长大的家乡姐妹,不是围着锅台转就是围着牌场转,守着门前的一亩三分地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更激起她返乡创业的心潮浪花。
    那是2013年年底,夫妻二人离开南京,回到家乡做起了贩树生意。可是“吃独食的走不远,利益均沾是王道”,朱玉菊深刻认识到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回乡的半年时间里,她不断思索着上手快、销路宽的新路子。于是,在村干部的鼓励和支持下,2014年上半年,夫妻二人投入300余万元,在原陈圩村废弃的小学内建起了1300多平方米的厂房,创办了涟水县航帆柳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许多群众从事柳艺编织。
    为了提高编织产品的合格率,朱玉菊特地请来了师傅,为大家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培训班上有位大妈,名叫丁兰美,是出了名的急性子,个性十分好强,她总想比别人编得又多又好,结果是三只果篮的材料勉强编出一只合格的成品,心灰之下几欲放弃。朱玉菊就上门劝说道:“丁大姐,地闲人不能闲,你不来学手艺,时间也是浪费在麻将上。编筐打篓,好歹也能养家糊口啊!”在她的劝说下,几十位“丁大妈”都在这里坚持了下来。现在,即使晚上7点多,仍然能看到你争我赶忙编织的劳动场景。
    如何让离土不离乡的老人过上幸福生活,一直是朱玉菊思虑再三的问题。她的厂子,用的多是农村高龄妇女,大家在一块动动手、开开心,既打发了寂寞时间,又挣得了“外快”。有位老奶奶黄兰芳,视力和听力都已退化,丈夫瘫痪在床。在朱玉菊的帮助下,黄奶奶现在每天能编织200多个筐把手,去年一年就赚了5000多元,逢年过节,朱玉菊还会带些粮、钱、物来到黄奶奶家中,像亲生子女一样陪老人拉家常,分享生活改善带来的喜悦。
    去年4月,朱玉菊被诊断出桥本氏甲状腺炎,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住院的10天时间里,她一直心系厂里工作的孤寡老人。她说:“躺在病床上,我才真正体会到那些生病、残疾的人的难处,体会到他们无法正常到厂里工作,只能躺在床上巴望着门口,等待编织材料早点送达的焦急心情。”回到家后,她不顾尚未痊愈,立即骑上三轮车为30里路外腰腿残疾的老张送去了编织材料。
    万木争春春来到,柳枝弯弯变金条。目前,航帆柳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30多名,年销售600多万元,年发放工资近150万元,带动当地及周边村镇40余家贫困户、低收入户脱贫致富。下一步,合作社将试种50亩杞柳,将更多的利润分配给广大农户。
    “创业为己,是成功;创业为公,是引领;创业为乡,是大义。”朱玉菊用她朴素而真诚、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相信在未来,她将和陈圩村的乡亲们一起,用柳编这支神奇之笔,在致富的道路上挥写出新的华彩篇章!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