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好人 详情

点燃生命之光

2017-01-12 09:18:22

——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曙
记者 张玄宗

2016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引进一名博士后,这位博士后就是现任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曙。黄曙,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和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她曾在被誉为“医学圣殿”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学习研修一年,师从美国著名的消化道肿瘤专家Stephen J.Meltzer教授。她主持或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市临床科研项目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

用行动诠释一切

从1996年至2006年黄曙学了整整十年的临床医学,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士到硕士、博士,这十年苦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好地给患者诊疗。2006年8月黄曙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做住院医师。这十多年来,她一直都是做临床医生。黄曙说自己喜欢做临床医生,她对接诊的每位病人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来救治。有时,在某些重大疾病面前,医生也会感受到无能为力,但又不甘心,很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很是让人纠结。
    黄曙说,她没有业余爱好,也几乎没有什么业余生活。来到县人民医院后,除了周日,每天早晨七点五十分,她都会准时来到消化内科的25病区,8点钟交接班完成后开始查房;每周三上午门诊,要接诊30位以上的病人;每周二、四、六的上午在胃镜室做诊疗,一个上午大约有10~20个病人,下午在肠镜室诊疗5位以上的患者;每周要做1~3级的胃肠镜手术3~5人,4级以上的病人3~6人。晚上有时候还要对病人进行随访,平时对疑难病人进行会诊,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写学术论文。就是在每周仅有的一天半的休息时间里,有时候因为有“特殊”病人还要到院里加班。一年之中,基本都是这样的工作节奏,几乎没有业余时间来培养爱好。

创新开展新项目

黄曙去美国,就是为了学习美国的先进医学与理念,她从来没有想过留在美国发展,她说她离不开国内的病人,这是一个临床医生的承诺。因她的到来,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在2016年先后开展了早癌的排查与诊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及胆系扩张的内镜下治疗等一些原先没有开展过的项目。
    2017年元旦刚过,由黄曙任项目负责人申报的《老年性食管癌新型多学科临床综合治疗研究》获市级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立项。该项目针对本地区肿瘤防治重中之重——食管癌,积极探讨新型老年性食管癌联合诊疗模式,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减轻本地区经济负担和社会心理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有高级人才的加入,县人民医院科研气氛更加浓厚,立项数目量明显增加,项目质量明显提升,并形成了以科研促学科、以学科带全院发展的势头。

积极开展临床科研

临床科研不同于学术科研,临床离不开病人,在临床医生眼中患者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消化科住院的病人很多都是癌症晚期,黄曙总是尽心尽力地想办法救治。黄曙说,你总得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研究出一种方法,哪怕能够多延续患者几个月的生命,也是值得的。在医治的过程中,黄曙不断总结经验。2016年,黄曙完成了论文《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失败后的单腔道内镜旷置修复术》,拟发表在《Endoscopy》杂志。《Endoscopy》是欧洲胃肠内镜协会的官方杂志,2016年的SCI影响因子达5.6,是国际消化内镜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杂志之一。《Endoscopy》刊登胃肠内镜方面最新的技术和研究进展,所有文献均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一直以来坚持为全球内镜医师、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文献。

愿做一座桥梁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事。从南京到涟水,从省城到县城,这不是一般人正常的足迹,但黄曙却做出了这样一个选择。黄曙的到来,给县人民医院带来的不仅是高超的医术,她对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的交流和相互协作都带来很大的便利,她还带动了周围的人参与医学临床研究。利用自己的科研优势,黄曙帮助科室同事开展临床科学研究,确立研究内容,帮助修改论文,极大地提高了科室临床科研水平。在她的引荐下,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范志宁、王敏等相继来县人民医院讲课、诊治病人。正如黄曙说的,她希望自己是一座桥梁,架在涟水和高级医疗科研单位之间,为医院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时,黄曙还想做架在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一座信任的桥梁。医生有时候哪怕就是一个微笑,也会给身陷绝境的患者带来一缕温暖的阳光。黄曙带给患者的是微笑,是一颗热忱的心,她一直用心在医患之间搭建信任的桥梁。

 

1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