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文体 详情

张扬与朱凡之缘

2017-01-02 20:39:15

杨海林 杨海燕


编者按 11月24日至25日,《第二次握手》的作者张扬先生应邀来我县出席“2016中国涟水·首届阿累读书节”启动仪式。在现场,张扬先生深情地回忆了他与阿累的缘分,并为本报读者写下了“涟水美丽,心向往之”的题词,本报记者就他和阿累的交往等进行了专题采访。


张扬在会议现场激情澎湃

 
NO.1只闻其名不见其人

张扬先生说,最初知道朱凡的名字时他还没有写《第二次握手》,甚至还没有文学创作的意识——那时候他还是个流鼻涕的小学生,有一次他们学校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岳麓山秋游,他和同学们在山下的湖南大学生活区的布告栏里看到一个布告,内容好像是开除某个行为不好的学生,下面的签名是“朱凡”。
    几个同学伸着小小的黑脑袋凑在“朱凡”这个名字下,他们觉得“朱凡”的名字太神奇了,能镇得住“坏人”。
    张扬先生那时虽然也是个小学生(11岁),可是他经常读报,知道当时大家都很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分子,大学校长、副校长的任命都要经过新华社发消息、《人民日报》刊登。现在,《人民日报》上的“朱凡”和布告上的“朱凡”一对照,个头不高、瘦瘦的他开始手舞足蹈。
    在宾馆的张扬先生好像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他伸出手比划:“当时我跟同学说布告上的朱凡是大学校长时,大家都表现得很茫然——大学校长离他们很遥远,他们那种陌生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而我就不一样了,我以前在报纸上看到过一次,现在看到第二次,感觉就很亲切了。”
    回到家后,张扬先生又得意洋洋地跟爸爸妈妈吹嘘“见到”了朱凡,并且是在湖南大学校园里,爸爸妈妈不以为然,戏谑道:“大学校长当然在大学校园里了——你见到他,可曾就某个学术上的问题进行了切磋?”

NO.2第一次见到朱凡

1979年,张扬先生被安排到湖南省文联工作,在文联的领导中有一位很漂亮的副主席叫蒋燕,她的丈夫就是朱凡,但这个时候的张扬毕竟成熟稳重了许多,他自忖自己职位比较低,对蒋燕这样的老革命(曾当过红军)虽然充满了崇敬,但没事也不敢过多接近(怕人家不高兴)。
    有一次,湖南省文联组织大家看电影,张扬在电影院里按座位号就坐时,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右边坐的是副主席蒋燕,而且她旁边的座位上还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人。蒋燕拉过那位老人介绍道:“他是我爱人朱凡同志。”
    第一次亲眼看到朱凡,张扬先生愣了一下:虽然对朱凡的简历早有了解——当过省委宣传部长、省教育厅厅长,后来任湖南大学校长——当朱凡很吃力地慢慢站起来和他握手的时候,他本能地觉面前的朱凡和他想像中的朱凡不大一样。
    “可能我想像中的朱凡完全被理想化了,而当时眼前的老人,他的手绵软温和,就是我父辈的感觉。”
    当时的朱凡虽然社会地位很高,但是,他握完手后几乎是鞠躬似地向张扬点头,脸上带着微笑告诉张扬先生,他曾经和一位副教授同住在一所书院的破板棚里,当时这位副教授不知从哪儿弄了一本《第二次握手》,朱凡当时也看了这本书,他觉得写得特别好。
    朱凡就这样隔着夫人和张扬交谈着“特别好”。虽然声音很低,却令张扬很感动,时隔三十多年后,他仍然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对记者说:“朱凡当时的地位那么高,却那么亲切慈祥、平易近人,这种崇高的人性,是从他言谈举止中不经意地体现出来。”

NO.3朱凡就是阿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扬还是一位年轻的作家,精力充沛的他常常和妻子去岳麓山玩。
    有一次上山之前,张扬向妻子提议去看看可爱的蒋燕老太太。
    当时张扬以为朱凡是湖南大学的领导,他和蒋燕肯定住在供校领导居住的别墅区,所以他径自来到别墅区的一栋小楼前敲门,一位中年女性开了门,礼貌地告诉他们朱凡校长和蒋燕住在岳麓书院。
    于是,他们又去了岳麓书院,一路上张扬的妻子很疑惑:岳麓书院是古代建筑,当时已经成废墟了,只有一些断垣残壁,他们住在哪呀?
他们到了岳麓书院后就找呀找,终于废墟的背后发现有一、两座板棚屋。
    “朱凡先生就住在这里?”
    张扬心里也有些疑惑。
    最后,他们决定试着去板棚屋里找一找,他们踩着脚下的荒草,草丛里不时地还有野兔蹿来蹿去。
    远远地,张扬一眼看见有一个板棚屋开着门,蒋燕正坐在门里的床上捧着一本书在读。张扬喊了一声:“蒋燕同志!”
    蒋燕听到声音后,连忙从床上下来招呼:“你们来啦!”
    到了午饭时间,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朱凡校长冒着雨回来了。
    因为没有伞,他就用一块四角打结的手帕顶在头上,跌跌撞撞地一路小跑着,样子很滑稽——他在进门的一瞬间认出张扬来了,于是亲切地打招呼:“张扬同志来啦!”
    朱凡家的小木头桌子很小,吃饭时,饭菜就放在这张很普通的小木头桌子上,张扬边吃饭边问:“朱校长,听说您在左翼剧联干过事呀?”
——那时张扬三十多岁,对左联非常尊敬。
    朱凡头也不抬,回答:“是的。”
    作为读着鲁迅的书长大的作家,张扬自然对鲁迅非常尊敬,现在坐在一起吃饭的是老左联的战士,于是好奇地问:“那么您见过鲁迅吗?”
    “就见过一次。”朱凡校长说。
    这可是张扬感兴趣的事,于是他继续追问:“你们是怎么见面的——在哪里?”
    朱凡校长于是便回忆起了他和鲁迅的交往:当时他在上海当电车售票员,有一天,他去内山书店看书,鲁迅先生走进来,和书店老板谈笑风生。朱凡当时在书架上找书,当他掏钱准备买书时,才发现带的钱不够,可是又不舍得丢下书。这时,鲁迅先生把这部自己译的《毁灭》送给了朱凡,又建议朱凡用一块钱买了一本《铁流》。
    张扬当时听了朱凡校长的讲述后,感觉这个故事好像在哪里听说过,仔细回想后,才明白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有关于这段故事的文章,名字叫《一面》。
    张扬很意外:“原来您就是《一面》的作者呀!”
    朱凡校长笑了笑,说:“呵呵,那篇文章就是我写的。”
    张扬感慨道:“您应该说明一下——大家都不知道‘阿累’是谁。”
    这时候,朱凡校长的女儿回来了,她笑着接过话头:“我爸爸是湖南大学校长,学校的师生们都不知道‘阿累’就是他呢。”

NO.4朱凡临终前的趣事

从那以后,张扬就关注起朱凡来。
    他心里有了一个写作主意,想要采访朱凡、研究朱凡,写出《一面》成文的过程,将“阿累”的情况客观地呈现给大家。
    朱凡离休后,张扬经常去看望他、采访他,朱凡因肺癌住在湖南省附二院十四病室后,张扬曾经去看望过他。当时张扬挂职当了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因为他当时对肿瘤知识不是很懂,所以朱凡就经常拿这事开玩笑:一次,朱凡一本正经地对他的主治医生说:“张扬先生是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
    医生听完介绍后,以为张扬肯定是肿瘤专家,但是碍于他们的谈话不便让病人听懂,便用专业词汇向他介绍起来朱凡的病情,当时张扬只听他在叽里呱啦地说,自己却一句也听不懂,还要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朱凡觉得好不开心。
    朱凡逝世后,张扬把他的材料整理出来,写了报告文学《〈一面〉及作者朱凡》,发表在安徽《传记文学》杂志上,算是对朱凡的纪念。
    这部传记虽然一再遭受剽窃,把张扬发现朱凡是《一面》作者的事实篡改掉,但是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些剽窃的文章了解了朱凡的生平事迹,张扬先生觉得他也算是完成了夙愿。
 

张扬给本报读者题词

1334